《像郭明义那样工作》 《同职工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像郭明义那样工作
——来自鞍钢矿业齐大山铁矿修路作业区党支部的报道之一
本报记者 郑燕
9个月前,51岁的艾喜民调任齐大山铁矿修路作业区党支部书记之初,这名在鞍钢思想政治战线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老政工”竟也感到不小的压力。“修路作业区是郭明义所在的工作区域,作为和老郭一起工作的人,就要当好学习郭明义的‘排头兵’”。
作为“离老郭最近的人”,修路作业区党支部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将弘扬“明义品格”落实到每天的工作中、体现在具体的岗位上,推动作业区生产经营呈现出新的气象。“像郭明义一样工作”,正在这里焕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标杆:学郭明义就是带头干
在齐大山铁矿,修路作业区是辅助作业区。但来到矿坑就会知道,道路对于矿山生产有多么重要。方圆10公里的矿坑,逶迤的盘“坑”路是设备进出和铁矿石转运输出的“生命线”,更是生产推进须臾不可或缺的“先行军”。穿孔爆破必需平整场坪,电铲装运需要推平铲窝,没有道路的延伸,再牛气的设备也寸步难行,再先进的工艺也不能施展拳脚。
从1995年入职的20多年间,郭明义不分寒暑,没有节假,坚持每天提前到采场视察路面情况,指挥修路作业,和工人干在一起。作为一名管理干部,郭明义完全可以坐在办公室里,打打电话、听听汇报、做做规划,间或到采场转一转、到现场督察一番,就算完成工作。郭明义却说:“领导干部到职工中间去想办法,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拍脑瓜,这才是工作的底气。”
“带头转变作风,以上率下,这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鞍钢集团要求的落脚点,更是向老郭学习、团结凝聚全体职工的着力点。”艾喜民和支部班子成员深刻认识到:践行“明义品格”,领导干部要作“头雁”;向郭明义学习,就要照着郭明义的样子干。
在郭明义的引领下,修路作业区党支部明确了“一个中心、四个到位”的工作要求,要求支部班子成员以保证生产经营任务为中心,坚持落实管理责任和措施到位、现场指挥协调和组织到位、思想教育引导跟踪到位、安全部署落实和整改到位。
以老郭为榜样,支部领导班子带头转变工作作风,带头真抓实干,坚持每天早晨7:40跟着郭明义一起跑采场、下现场。作业长冯新腰伤发作,在工友的搀扶下,他第二天照旧出现在下采场的队伍里。50岁的碎石班班长赵恺威,上午陪着爱人做完手术,顾不得吃午饭,下午又回到单位……
旗帜:学郭明义就是为企业尽责
郭明义是立在领导干部中间的标杆,更是树在职工群众心上的旗帜。
今年12月份,郭明义就要满60周岁了。
“眼看他腰也弯了,背也驼了,还在现场走,我们还能说啥。”推土机班班长崔鸣宇说,无论寒暑,老郭只要在家,就天天上山,从不间断。“即便外出有事,老郭也会选择坐夜车回来,赶在头八点下现场。”“最开始别说记者,咱们也质疑。但几十年下来,老郭的坚持让人无话可说。”崔鸣宇说。
在老郭的影响下,崔鸣宇自己坚持每天深入采场,指挥道路、整治铲窝,全年义务献工70余个,保证了全年公路完好率90%以上。
从2007年就与老郭“搭伙”的作业区安全员刘宽新还记得,刚来时,有一次,老郭巡山时发现路旁有几根标志杆缺失,让抓紧时间补上。可是现场3000多根标志杆,初来乍到的刘宽新弄错了位置。面对老郭的严厉批评,他有些不解,有必要那么较真吗?
平常老郭总把“修路胜于修车”挂在嘴边。渐渐地,刘宽新才领悟了其中的道理。“一个不起眼的疏忽,就可能导致车辆损毁、生产受损,马虎不得啊。”现在,刘宽新已经成为作业区的“安全卫士”。去年一年,他通过深入采场重点部位,发现、整改隐患40余项,确保了隐患安全受控。
从事修路工作十几年,老郭严谨、较真儿,对待采场公路像呵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精心。为修好路,老郭提出不少创新性的管理思维,“修路胜于修车”“舍小成本保大成本”……这些理念落实到作业区发展之中,推动了作业区精品齐矿路的建设工作。
“和老郭一起工作久了,就会变得和老郭一样。”和郭明义搭档了十几年的“老伙计”高森山打心眼儿里佩服老郭,“干工作就得像老郭一样,为企业尽心尽责,才能问心无愧。”
原点:让学习郭明义成为一种风气
在齐大山铁矿,郭明义的影响处处可见。“明义品格”正在对齐大山铁矿形成示范引领作用。
“老郭确实是立得起、站得住的楷模,他从骨子里就是一个乐于奉献的人,有颗忠诚的心。”齐大山铁矿党委书记李春凯如此评价郭明义。
2017年7月,齐大山铁矿党委贯彻落实鞍钢集团党委要求,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转变作风,在机关干部中开展“当一日岗位职工”活动。“老郭能够做到的,我们都要努力去做。”李春凯说,“当一日岗位职工”就是号召领导干部要向老郭学习,真正到工人中去,体会工人疾苦,了解工人想法,帮助工人解决实际困难。
据粗略统计,“当一日岗位职工”活动中,齐大山铁矿平均每月有160名干部深入到一线生产班组,和普通职工一起,真干实干,这个数字达到齐矿干部总数的70%以上。“如果说郭明义是磁场的中心,作为离他最近的人,我们理应成为吸力最强的部分。”从穿孔、爆破到铲装、运输,李春凯带头参加活动,走遍齐矿每一个生产岗位。
在齐矿,以郭明义为辐射原点,正有越来越多的职工加入学郭明义的队列中,他们立足本职,兢兢业业,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努力在实际行动中把“明义品格”发扬光大。
汽运作业区职工创新工作室以整治设备漏油为重点,围绕电动轮汽车漏油难点组织攻关,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成功解决漏油难题,消除了安全隐患,单此一项降低备件成本和油品消耗,年可节约生产成本60余万元。
“当好学习郭明义、建功新时代的‘排头兵’”,这是齐大山铁矿广大干部职工的心声,也是他们的实际行动。“明义品格”正在转换为为企业尽责、为职工解难的磅礴力量,必将助力矿山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同职工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
——来自鞍钢矿业齐大山铁矿修路作业区党支部的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郑燕
7月23日,大暑当天。距离市区15公里之外的齐大山铁矿采场,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早晨7:40刚过,北山门岗热闹起来,修路作业区党支部领导班子和管理骨干聚集在这里。他们将顶着酷暑,从这里出发走进采场。这是他们从去年11月份至今深入采场的第9个月。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扎实提升基层组织力,修路作业区党支部选择同职工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
实字当头 实干为先
三伏天的正午,阳光炽热,晒得人发昏。在毫无遮拦的采场里,51岁的作业区书记艾喜民的工作服已经被汗水打透,汗渍从后背一直湿到了腰间,但他依旧全神贯注忙着指挥翻斗车作业。9号铲位的平土机被电铲挡住了来路,已经有半小时之余,作业长冯新正忙不迭地跟相关作业区沟通协调,汗水顺着脸颊淌下来,滴在工作服上。
“作业区是生产目标的具体承担者和实践者。带兵打仗,领导干部就得身先士卒。”趁着平土机把路料推平的间歇,艾喜民爬上附近的挡墙,查看防洪沟的建设情况。
党的十九大以来,修路作业区党支部贯彻落实鞍钢集团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部署,在“做实”上狠下功夫。他们坚持高标准、算细账,从“舍小成本保大效益”的角度,提出了“修路胜于修车”的理念,并明确“修筑精品采场路、当好开路先锋”的实干目标,努力打造采场道路的“齐矿标准”——
明确筑路标准,主干道统一采用小粒路料,支线采用大粒路料,兼顾平整与耐用;道路两侧按照统一标准铺设挡墙,挡墙上每隔15米设置警示标杆,为夜间行车提供安全保障;拓宽防洪沟渠,通过巧用渗水点,变地下涌水、地表降水为道路抑尘洒水……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工作目标确定后,作业区党支部把工作现场从办公室“搬”到了采场,一周7天,没有节假,严寒酷暑,不分冬夏,从作业区生产班长以上,所有管理人员坚持每天与修路工人扎在现场,干在一线,以工作作风转变推动生产见成效。
“转变工作作风,领导干部要当‘头雁’。关键时刻,要讲奉献。”去年冬天,矿山接连降下四场大雪,积雪封路,严重影响了车辆行驶和正常生产。作业区班子成员带领班组长、生产骨干和机关人员组成保产队,顶着寒风,撒盐除雪。有一次,雪停正好是晚上九点左右,保产队踩着深雪进山,在黑暗中整整清扫了一个多小时,及时打通了进山的公路。
今年1月中旬,正值严冬时节,17号电铲区域发生积冰。生产作业长侯俊新腰伤发作,却连续三天守在现场,指挥挖掘机挖掘道路积冰,确保了区域积冰及时清理。
奖罚分明 一干到底
“和咱们工人工作在一起,得讲公平,讲公道。”提起作业区党支部,公路管理员高森山直竖大拇指。“别的不提,就说咱仲裁会,没有一个职工不心服口服的。”高森山所说的“仲裁会”是作业区党支部每月召开的绩效管理仲裁会。
党支部有威信,得人心,实干很重要,公平不可少。作业区党支部在全体干部职工中推行职工绩效管理公开仲裁模式,由作业区班组长以上全部管理人员组成绩效管理考核仲裁小组,每月对职工奖惩情况进行公开评定。
用艾喜民的话说,哪名职工这月表现突出,应该嘉奖多少;哪名职工没有完成计划,对生产造成了影响,都“摆到台面”上,力求做到奖得清清楚楚,罚得明明白白。
今年5月的一天,下午4点多钟,3号铲区域透水严重,造成整个铲窝及破碎站下部坡道水流成河。司机郑海峡不讲条件,立即驾车下采场查找漏点,经过1个多小时终于把透水止住。为此,在“仲裁会”上,他得到了嘉奖。
“咱们工人不怕多干活,要的就是一碗水端平。作业区能够公平对待每个人,做到多劳多得,我们认可也服气,这样的工作咱们愿意多干。”郑海峡说。
班子成员冲锋在前,才能与职工群众打成一片;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才能确保生产目标落地有声。“仲裁会”坚持对所有职工一视同仁,对于工作不作为、履职不到位的,敢抓敢管。
今年2月初,碎石班班长赵凯威带领职工在8号铲查找漏点。反铲沿着掌子面挖了50多米的深沟,水也没有渗透下去,最终造成很大一片道路积冰,影响了电动轮行车作业。在党支部当月召开的“仲裁会”上,由于指挥不利,赵凯威受到考核200元。
“确实是我工作没做到位,我心服口服。”事后,赵凯威感慨道。班子成员敢管敢抓敢问责,奖罚分明,确保了生产指标在基层一插到底、不折不扣。
情系职工 爱暖人心
“别看咱们班子工作抓得严、抓得细,但生活上是对咱们真好!”从党员干部到普通职工,都能切身感受到来自作业区党支部的真切关怀。
修路作业区不少职工年纪偏大,血糖高,很多人还患有糖尿病,因此不能饮用盐汽水。然而,作业区发放给一线职工的防暑降温饮品又多是盐汽水。艾喜民了解到这一问题后,主动把防暑降温饮品中的矿泉水“匀”给一线工人。
采场公路就是修路作业区的工作现场,灰多尘大,防尘口罩消耗得快。为给职工省出口罩,作业区党支部班子成员下现场,从来都是自费买口罩,“领导干部就该多点付出。”冯新如是说。
一件件小事、一件件实事,温暖着职工的心窝,也悄然改变着职工的工作态度。渐渐地,职工队伍中出现了“三多三少”的现象:正激励的话多了,风凉话少了;主动说真话反映问题的多了,见到领导绕道走的少了;一起探讨解决现场问题的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少了。
今年春季,该作业区接到鞍钢矿业紧急生产指令,要参加大孤山选矿尾矿库的环保降尘任务,老工人赵铁石勇挑重担,他驾驶2号洒水车赴大孤山选矿尾矿库进行洒水抑尘,坚持每天早晨6点出车,晚上7点收车,10天驾车行驶900余公里,运输洒水40余车,没有一句怨言,圆满完成了紧急治理任务。
工作作风扎实,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方法朴实,在作业区党支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职工拧成一股绳,50多公里的采场道路呈现新面貌:路面宽敞,平整光洁,各种车辆安全驾驶,川流不息;道路两旁红白相间的警示栏杆,排布整齐;山泉汇成的清流,顺着路旁的沟渠,缓缓流淌,俨然成为绿色矿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来自鞍钢矿业齐大山铁矿修路作业区党支部的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 刘金宇
盛夏的采场,烈日炎炎。
鞍钢矿业齐大山铁矿修路作业区党支部书记艾喜民,把一块滚落的石块捡起来,塞进挡墙缝隙,顺势挽起裤腿,走向一处围好的水渠,蹲下洗了把脸。接近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早已让他汗流浃背。
“这里是生产的主战场,也是郭明义工作的区域。老郭一直奋战在生产一线,我们这些基层干部又有什么理由躲在办公室里?”艾喜民坚定地说,深入基层责无旁贷。
党的十九大以来,修路作业区党支部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岗位上,体现在具体指标上,领导干部带头转变工作作风,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大打公路攻坚战,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保生产,取得了良好成果。
把信念放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
修路作业区是齐大山铁矿重要的生产辅助单位,现有职工93人,党员41人,党小组3个。主要承担采场公路日常维护整治、采场道路洒水抑尘、矿石辅助上料等多项工作任务。
作为齐大山铁矿生产工艺的重要一环,该作业区涉及穿爆、采矿、汽运、矿破、岩破、选矿等各生产环节,关系到矿山生产经营、安全环保、降本增效等重要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生产经营指标的逐年增加,该作业区面临的任务越来越艰巨。
在压力与挑战面前,如何发挥党组织作用,带领职工振奋精神、迎难而上,这成为摆在作业区党支部面前的重要课题。去年以来,该作业区党支部聚焦提升组织力这一重点,强化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突出抓党建促发展的作用,着力提升职工凝聚力和企业发展推动力,使党支部成为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
艾喜民在全体党员干部大会上,作了题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发挥班子表率作用”的主旨演讲,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把责任扛在肩上,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决心和士气。
采场公路管理员高森山,还有一年退休。原本打算“混混日子”就回家了,可看到支部班子成员每天深入一线,与现场职工同甘共苦,修路保产,激起了他的工作热情,决心站好最后“一班岗”,不仅每天负责采场公路的整治与维护,还成为企业形势任务和党课宣讲员。
每天下班后,他都自学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方针政策,常常下半夜才睡觉。如今,不论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大段文字,还是习近平总书记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以及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他都能背诵下来。
“我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和工作,带动更多工友,用优异的成绩回馈企业。”他的话,道出了广大职工的心声。
只有接地气,干工作才有底气
“加强班子建设,必须真抓实干,只有接地气,干工作才有底气。”该作业区党支部把加强班子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在生产经营上。
在该作业区党支部成员的微信群,“微信运动”的前几名均被跑采场的“临时公路管理员”包揽了。其中,生产骨干、党员班长崔鸣宇总是以一天3万多步的成绩稳居第一,艾喜民和该作业区作业长冯新,则紧随其后。
为进一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该作业区党支部结合实际工作开展了机关党员干部“做一周采场公路管理员”活动,保证支部班子成员和生产骨干下现场,担任“临时采场公路管理员”,第一时间处理、协调、反馈现场遇到的生产、安全、设备等方面问题。
采场公路上,每天有上百台大型车辆行驶。为保证现场安全文明生产,该作业区每天上午都要调动推土机、洒水车等30多种型号的39台可开动设备修整路面。由于这些设备大多已服役10年以上,日常故障率高、维护量大、技术复杂。该作业区党支部推行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三承诺”工作模式,搭建党员建功立业平台,扎实开展“共产党员工程”活动,成立“党员攻关队”,打好公路建设攻坚战。
冯新和设备副作业长王泽杰经常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守在检修现场,针对棘手的设备问题,组织专业技术骨干实施技术攻关,保证采场修路完好和各项工程用车有序运行。
在采场掌子面上,有多处用碎石围着的水渠。支部委员刘宽新介绍说,以前,山水经常泛滥,把采场公路淹没,阻碍生产运行。作业区根据郭明义的建议,挖掘近百米排水沟,将水引到渗水点,然后围堰成渠。这样,不仅解决了水患治理难题,还可以利用渠里的水,喷洒公路抑制扬尘,运输车辆也可以沿着预留口,开进来清洗轮胎。
像这种接地气的措施还有很多,解决了生产难题,给企业带来了效益。今年前7个月,为汽运作业区节约轮胎成本30.45万元、节约备件费570余万元、出车率提高6.6%。
如今,50余公里的采场公路,安全警示标志齐全,路面宽敞平整,基本达到“晴天不见灰、雨天不见泥”的状态;采场连续8年实现安全行车无事故,采场道路成为打造“美丽齐矿”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和精品工程。
向郭明义看齐,把爱奉献给这片土地
“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和青春,无怨无悔地奉献给您热爱的土地……今天,您光荣地退休了,希望您多保重身体……”每一次读起这饱含深情的祝福寄语,该作业区退休人员冉金祥都热泪盈眶。
去年年底,推土机司机冉金祥达龄退休。刚组建不久的作业区领导班子,为他召开了欢送会,给他披上“退休光荣”的锦带,送上祝福寄语,并合影留念。无微不至的关怀,亲切感人的话语,让冉金祥激动不已,在场的职工为之动容。
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把关心关爱职工落实到行动上,当好职工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该作业区党支部总结出“四三三”和“五定五必访”工作方法,积极主动做好职工队伍的稳定工作。今年以来,先后走访慰问近20名困难职工和部分生产骨干,给予广大职工群众极大的精神鼓舞。
企业关爱职工,职工为企业奉献。在作业区党支部的带领下,广大职工群众踊跃参与“跟着郭明义学雷锋”活动,掀起“岗位作贡献,工作创一流”新热潮,并在全矿得到积极响应和推广。今年以来,该矿广大职工纷纷行动起来,实施科技增效21项,累计创效4700万元。
“领导班子带头,职工就有劲头。”该作业区党支部的做法得到了“当代雷锋”郭明义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并带头参与到活动中。
“郭明义的影响无处不在。该作业区的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了党建与生产经营的无缝对接。”该矿党委书记李春凯给予了高度评价。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该作业区党支部在奋斗的路上,迎着阳光,踏上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