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千问”作育英才

源于“千问”作育英才

  站在学校双甲子华诞的特殊节点上,回望过去十年的生命科学本科人才培养,我们可以看到生科学人为培育英才而不懈努力的足迹,细细品味,别有一番风景。

  过去十年,“千问计划”向纵深发展。2006年11月,“千问计划”提出,引发师生广泛讨论。“千问计划”问出了什么?笔者认为,问出了教与学应密切互动,教师与学生要砥砺思想,这是创新的源头。十年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成为越来越多课堂的选择,教授下寝室、师生面对面、实验室体验周等丰富多彩的师生交流活动在校园蔚然成风。

  过去十年,教授上讲台成为责任自觉。院士带头抓教学改革,教授自觉上讲台,指导学生开展科研训练,拉开学生大范围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组的序幕。高水平师资是培养一流人才的关键。十年来,积极引进多背景海外人才,规划开设生命科学的系列前沿课程,反映的是教师不断丰富学生知识营养的责任与担当。

  过去十年,“金课”的打造层层推进。名师领衔精品课,从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到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折射的是,教师紧随时代脉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有效路径。全英文课程、研究生助教制、过程考核、翻转课堂,体现的是老师们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推进课堂革命的不懈追求。

  过去十年,模式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息。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基地班理农结合、科教一体的模式,到生物工程理工复合、校企联合模式,再到“课程+科研训练+毕业论文+推免保研+出国研修”一体化的线性化拔尖人才模式改革,并尝试实施整合优质资源、国际名校联合、本硕博贯通的生命科学英才计划,从系统层面思考和设计更优化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过去十年,学生学习的志趣被不断激发。完善实践创新体系,构建从实验室到野外、从工程中心到实习工厂、从现实到虚拟有机结合的实践训练平台,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供支撑。支持开展以IGEM、挑战杯、数学建模等为代表的学科竞赛,让自主学习、团队学习、创新学习成为时尚。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学生出国游学,把视野从国内延展到国外。

  过去十年,卓越教学文化在涵育中升华。发挥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构建卓越教学文化中的特殊作用。率先开展学术道德教育,向学术不端宣战。坚持考试作弊零容忍,杜绝缓考,提升课程教学挑战度,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强化育人的学术标准。首设教师卓越贡献奖,激励教师投入教学,追求教学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