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起海之南
——写在海南建省30周年之际
彭小平一直都没弄明白从广州乘船到海口到底走了多长时间,事隔30年之后,他努力去回忆也记不起来,想来总是不少于12个小时的,因为新婚妻子在船上晕得死去活来,他急得乱转,却无法施以援手,真真儿是爱莫能助呀,就觉得路程长得似遥遥无尽头。但夫妇俩从未后悔过放弃老家的一切奔赴天涯海角。他们是获知了经济特区海南岛可能1988年要独立建省的消息后,于1987年底去海南的,他们相信那里会是一片任由他们自由翱翔的广阔天地。
潘众强比彭小平晚三年到海口,因为是暂时的工作调动,他心中充满对新工作地的新奇感,因而第一次登岛的细节他记忆犹新。那是1990年11月,他和另一位同事从武汉乘火车到湛江,再换汽车到海安,恰有台风过境,海安的大小旅店全部被准备轮渡过海的人住满了,他们俩只好又返回湛江找住处,两天后台风离境,他们才再至海安乘轮渡,终于登岛成功。当时的他怎么都没有想到,作为中铁大桥局这个流动性很强的桥梁施工企业的一名走南闯北的职工,竟从此扎根海口了。
阿东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一直为自己是琼崖纵队红军战士的后代而自豪。海南省成立后,他到广州上大学,才真正知道海南相较于大陆有多么闭塞和落后。大学毕业时,阿东带着是同班同学的女朋友阿红回到海南,他很自信他的海南岛一定会给她比在广州更好的生活。
海岛有古桥
广东人阿红喜欢旅游,阿东在几年里带着她走遍了海岛的角角落落,碧海、白沙、热带森林自不必说,那是每个到海南旅游的人都会关注的。阿东和阿红更加在意的是普通的游客没时间留意的地方和物件,比如,水系发达的海岛上的古桥、老桥。在文昌,他们就找到一座“便民桥”,据说始建于宋代,现在叫攻关桥,曾经也叫记耻桥。因为水患,此桥常毁,又常修,桥名也就常改。桥在文昌旧城城南,与旧城南门“来薰门”遥遥相对,来薰门之“来薰”取自《庄子·天下》篇中“薰然慈仁”一句,是“薰风南至”之意。阿东带阿红看便民桥时,指着老城门旧址笑说,我们海南偏远,但不是没文化哟。
彭小平上岛不到半年就把偌大个海岛跑了一遍,找工作寻商机的同时,也没忘记时不时犯一犯“文艺病”,顺路走访一下名胜古迹,多年后回想起来,印象深的竟也有一座古桥。那是信用桥,曾叫太平桥,也在文昌,相传建于明朝。关于那座桥的故事让彭小平听后终生难忘:明崇祯年间,太平桥还是一座蹬步桥,就是安放在水中的一串大石头。某年,当地一位陈氏秀才乡试赶考,嫂嫂挑担送行,过桥时正逢河水上涨,淹没河中踏脚石,嫂嫂过河看不清楚,跌入河水,浑身湿透,又气又怨。当时,陈秀才非常难堪,不知如何是好,立誓“吾若得中,必修此桥”。陈秀才当年并没有考中,为了誓言又苦读经年,终于得中进士,不忘誓言,捐资修复了太平桥。这一善举使文昌河畅通无阻,两岸百姓感激之余,也将太平桥改名为“信用桥”。
海南岛地势中南部高四周低,发达的水系将高山流水从四面八方送入大海;且岛上植被丰满,有原始热带雨林覆盖,植被之下山高壑深。因而,人们出行对桥梁的依赖度较高,如“便民桥”“信用桥”之类的桥梁还有很多,只是因为地处偏远而鲜为人知。
海岛建新桥
潘众强是为修桥上岛的。1989年9月,海南建省的第二年,铁道部大桥局(中铁大桥局的前身)在海口设立了海南总公司(后更名为海南分公司),在那之前,大桥局已在岛上建起了一座桥。潘众强不是中铁大桥局上岛最早的职工,却是在岛上坚守时间最长的。他后来在海口娶妻生子安家,直至今日,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变作一个小伙子的老爸,变作一个新的“老海南”人。他的几乎整个青壮年时代都送给了海南。
潘众强清楚地记得1993年8月底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海口南大立交桥开建时老百姓围观的情形、建设中几乎全海口市人都有的期待情绪;他也清楚地记得2003年1月粤海通道火车轮渡码头开通那天,央视直播时,自己作为参建单位的一份子心里的那份自豪;他更记得2010年至2012年文昌清澜大桥建设过程中,他给相关单位领导介绍施工单位中铁大桥局时,心里的那份笃定。
在海口定居的彭小平早已习惯了桥梁给自己的出行带来的便利,但面对“哪些桥梁方便了你的生活”的问题时,他还是一连串说出了六座桥梁的名字:南大立交桥、秀英高架桥、滨海立交桥、世纪大桥、海新大桥和新东大桥,这些桥梁是海南建省之后才有的,大部分还都是进入新世纪之后才建的。南大立交桥等几座城市立交桥使海口的现代都市感立体起来,而跨越海甸河入海口的海南首座跨海大桥——2003年8月建成通车的世纪大桥现在已是海口的城市地标。家住海口海甸岛的彭小平对连接海甸岛和新埠岛的海新大桥更有感情一些,因为它让海甸岛与海口中心城区连为一体,而随后建成的新东大桥又将新埠岛与江东连为一体,使海口主城区与周边卫星城区结为整体,这为做记者的彭小平提供了大大的便利。
文昌清澜大桥是文昌市的第一座跨海大桥、继海口世纪大桥之后海南的第二座跨海大桥,跨越文昌市清澜港,这是潘众强近十年里关注最多的大桥,不仅仅因为它是由中铁大桥局建造的,更重要的是它的跨海能力和它可抗9级地震和高等级台风的能力。第一次登岛时遭遇台风的经历让潘众强对大自然的威力充满敬畏,作为一名建桥人,自然就对桥梁的抗风抗震能力有了更多的关注。
海岛盼跨海峡大桥
彭小平、潘众强和阿东都知道,在海南的雨林之中有一种藤蔓,叫过江龙,又称眼睛豆,藤体硕大,呈螺旋状,向四面八方伸展,长可达百米以上,是藤中之王,能穿山越溪。雨林中的土著居民会顺着江龙的伸展之势在山涧之上搭出吊桥。贺岁电影《非诚勿扰2》中就有这样一座,浪漫美丽又刺激。但,不论多么巨大的过江龙都越不过一座海峡。在一座海岛上生活的时间超过或接近30年,并眼见着这座岛在这30年里发生了超过前300年发展之总和的变化,他们最期待的是:这座岛不再是孤岛,与一水之隔的大陆之间能有一条过江龙相连。尤其是在经历了2018年春节海峡轮渡因大雾而造成的大停摆之后。“准备轮渡的汽车堵了10公里呀!那么多新鲜的海南瓜、菜只能一车车倒掉。”彭小平一说起当时的情景就忍不住大声感叹。
海南目前已建在建的跨海大桥除世纪大桥和清澜大桥之外,还有如意岛大桥和铺前大桥。如意岛大桥连接海口市与海上人工岛如意岛,跨越部分琼州海峡水域,是一座集公路、有轨电车、输水、电网、燃气、光纤等六大通道功能于一体的跨海大桥,按照设计可抵御17级超强台风和8级以上的地震,于2017年2月全面开建。铺前跨海大桥位于海南岛东北端——东寨港出海口处,是连接海口和文昌两市的跨海大桥,也在2017年开工建设。这是按抗9级地震7级台风设防建设的跨海大桥,建成后的铺前大桥将和清澜大桥一同成为全国防震、抗风级别最高的跨海大桥以及海南的地标性建筑工程。这一座座跨海大桥的兴建让彭小平他们看到了希望。
“海南的桥,我最想谈的就是琼州海峡大桥,当然,是跨海隧道也可以。”彭小平说。
“女儿今年高考,我建议她还是不要报大陆的学校。虽然现在出行以飞机为主,但她一定会想着坐火车的。要是有座跨海峡的桥就不一样了。”阿东不想让女儿再吃当年自己上大学吃过的苦。
“我们建了杭州湾跨海大桥、胶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大桥,我相信修建一座琼州海峡大桥,技术上应该早已不是问题。”潘众强很是希望自己退休之前能看到跨海峡的大桥开始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