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书记”植树三十载 白碱滩变成“小江南”
《“老书记”植树三十载 白碱滩变成“小江南”》:推荐表、作品(1).doc
“老书记”植树三十载 白碱滩变成“小江南”
本报记者 崔文娟 文/图
本报讯 8月7日,延明园的李子熟了,85岁的王延明笑了。
占地面积85700平方米的延明园,每到春夏秋三季,园内郁郁葱葱,人们可以进园观赏、小憩;果实成熟时,还可以采摘。
从1985年到1993年,王延明带领绿化队员在白碱滩上种植了桃、杏、李子、苹果等果树,还有各类乔木、灌木以及花卉,成活率由不到30%提高到90%以上,让克拉玛依油田采油二厂的绿化覆盖率由原来的1%上升到35%,整个厂区如同一个大花园,被职工们称为“小江南”,大家见到王延明都亲切地叫他 “老书记”。
王延明曾是采油二厂党委书记,1985年8月因劳累性心脏病,主动要求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在宣布他退居二线的干部大会上,他说:“我当党委书记这些年,只顾抓产量,没有为大家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对不起二厂的父老乡亲。从明天起,我带头去搞绿化。”
在王延明的再三请求下,采油二厂同意他担任绿化委员会主任,并成立了绿化队。从此,王延明和四十余名职工、家属一起,开始在厂区植树造林。
采油二厂所在的白碱滩区,土质含碱量高、含水少,风沙又大,树木的成活率低。王延明就把每一棵树苗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
采油二厂想每月付给他几百块钱劳务费,他坚持不要。
经过8年的“播绿”,到1993年,采油二厂厂区内的绿化已经全部完成,年满60岁的王延明办理了正式退休手续。不少人劝王延明可以歇歇了,但他说:“绿化达标,这只是最低标准,我要给二厂留下更多的绿荫。”
他又盯上了厂区西北角上一处污水横溢、臭气熏天的垃圾场。在征得采油二厂领导的同意后,他又带领绿化工清除垃圾,植树“播绿”。
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垃圾场变成了果树园。1999年,采油二厂党委将这处景观命名为延明园,寓意“延安精神在这里发扬光大”。白碱滩区将这里定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延明先后被授予“全国创建园林城市先进个人”、“中国石油十大爱心模范”等十多项荣誉。
截至今年5月,延明园的5名绿化工已有4人退休,而王延明依旧每天一大早就去园中,给树浇水或清除杂草。
王延明退休后,老伴一直想搬回中心城区居住,可直到2017年4月初因病去世,她的心愿也没实现。因为王延明深知,“播绿”难,“护绿”更难,他心里放不下这片绿荫。
他说:“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要我还能走得动,我就要一直管护这片‘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