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专注筑梦 匠人实干兴企 ——记第二届陇原工匠、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孙青先

匠心专注筑梦 匠人实干兴企

——记第二届陇原工匠、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孙青先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岗位是永不关门的课堂。不管做什么,做好了,做到问心无愧了,就能从劳动中获得快乐,从付出中得到尊重。一名称职的技术工人,首先得是认真工作的人。要踏踏实实工作,认准目标不懈钻研,切实解决装置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总结提炼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孙青先

本报记者 田迎春

三十多年如一日,一心扑在乙烯装置生产上,石化厂乙烯联合车间操作工孙青先用他专注、敬业、实干,深刻诠释工匠精神的新时代特质。

在这三十多年坚守一线的日子里,孙青先从一名普通的石油工人成长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取得2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实现三个历史性技术突破,获得“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兰州市“金蓝领”高技能人才等称号……今年,孙青先又被评为第二届陇原工匠,荣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

严谨,匠人根本

3月22日一大早,石化厂乙烯联合车间召开专题研讨会,对裂解炉热电偶改造进行讨论。“今天一定要把新热电偶所测温度和真实温度的偏差值找出来。”作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的孙青先在会上说。

乙烯裂解装置裂解炉最近频繁掉焦,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以及装置产量提升和能物耗降低。石化厂及乙烯联合车间对裂解炉进行检修,并对裂解炉热电偶进行改造,将原有的嵌入式热电偶变为贴壁式热电偶。

更换后,以前的指标完全用不上,所有裂解炉指标都要进行重新摸索。

在孙青先的带领下,车间员工一根炉管一根炉管测温,通过准确找到偏差值,精准确定工艺指标,从而使改造后的热偶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其实,这对于经验丰富的孙青先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在整个公司乙烯发展史中,从砂子炉、毫秒炉到SW炉,孙青先先后参与了其中两套装置的筹建和开工工作。

在乙烯生产中,“双烯”收率直接影响装置的产量和效益,而裂解炉是影响“双烯”收率最直接的因素,裂解炉出口温度控制尤为关键。

每台裂解炉有16台燃烧器72根炉管。在实际生产中,进料不均、火焰扑炉管等现象,都直接影响裂解温度。要想使每根炉管的出口温度保持一致非常困难。

孙青先顶着70摄氏度炉壁高温,用测温枪对每根炉管进行测温,对照裂解气数据进行分析,从控制室到现场来回奔波,一次不行,二次、三次……十次、二十次直至炉膛横向温度一致。

同时,孙青先在操作中反复推敲,总结摸索出了裂解炉出口温度优化“三步控制法”:一看进料偏差,二控烧嘴火焰,三观炉管颜色。

实施“三步控制法”后,裂解反应实现了精确控制,裂解炉双烯收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每年多产乙烯1200吨,年增经济效益540万元。

攻坚,匠人本色

参与和组织技术攻关解决了20项生产难题和安全隐患;

15项QC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省、中石油表彰;

16项技术技能成果在行业内进行推广应用;

……

孙青先参与的技术攻关等累计创效八千多万元。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孙青先,用他三十年扎根生产一线,坚守生产一线的精神,凭着脚踏实地“狠劲”和刻苦钻研的“巧劲”,努力钻研乙烯生产技术。

1995年初,孙青先被安排到新建16万吨/年乙烯装置负责装置筹备工作。当时作为公司第一套乙烯装置,没有太多操作经验可借鉴。

可是,孙青先先后编纂完成了《乙烯装置裂解炉操作法》《初分馏区域开停车方案》《试压试漏方案》等近40万字的技术资料,在开车运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这些技术资料被推广运用到国内多套乙烯装置中。

24万吨/年乙烯装置开车后,因油洗塔物料组分复杂,设计计算不精确,造成油洗塔塔顶温度超标,致使负荷一直达不到设计能力,成了制约装置生产的“瓶颈”。

孙青先主动请缨,争分夺秒利用宝贵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急冷的资料进行学习研究。在查找资料和数据时,他发现水的气化潜热较裂解汽油大。

能不能将水注入裂解汽油中,以降低塔顶温度,保证塔的正常操作?孙青先大胆设想。

可在正常生产中,裂解汽油是不允许含水的。“就如油锅里点水反而会引起‘暴沸’一般,水一旦从填料层穿透轻则造成重油泵抽空,重则会因水急剧汽化引起塔身晃动、压力上升影响裂解炉的操作,甚至会造成装置全线停工。”孙青先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计算好注入水量,使水不穿透填料层,在塔上部就全部汽化,是不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孙青先心生一计。随后,孙青先大胆提出不停工在线向裂解汽油中注水,经过三天三夜的摸索实践,油洗塔塔顶温度降至设计值以内,装置负荷由80%提高到100%,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短时间内达到设计值。

这次工艺改进在当时挑战了书本和以往的操作经验,变不可能为可能。在大庆石化油洗塔出现同样问题时,孙青先作为股份公司专家组成员赴现场帮助解决了这一难题。

传承,匠人义务

在公司组织的2017年技能大赛中,乙烯装置操作工竞赛前十名中有八名是石化厂乙烯联合车间的员工。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分厂、车间对提升技能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当然,也有孙青先将自己技能倾囊相授的功劳。

“自去年起,孙青先兼管了乙烯联合车间培训工作。在导师带徒、帮助员工成长方面,他有自己的思路和办法,事实也证明了他的方法的正确性。”石化厂乙烯联合车间党支部书记周吉玉说。

装置出现生产异常情况时,员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孙青先。不管什么时候打电话联系他,他总是不厌其烦的在电话中进行解答,使大家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把吃苦耐劳、勇于奉献作为带徒传艺的重要标准。”孙青先在传授技艺的同时,更注重匠人精神的传承。

现场讲授、一对一、手把手,孙青先互教互学的岗位练兵,引导大家养成脑勤、手勤、耳勤、腿勤的良好工作习惯。

就在去年,孙青先技能专家工作室里的10名员工参加技师考评,一次性通过6人。

“知道我工作室里的青年员工在技术比武中取得好成绩,我特别开心。”两鬓已斑白的孙青先提起徒弟们取得的成绩,脸上露出由衷的微笑。

车间领导和同事眼中的孙青先:

乙烯联合车间副主任李保江说——

孙青先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着严谨的工作态度。特别是在操作运行中,他很注重细节。每一步每个环节,只要是他领到的任务,他都会一步步踏实完成,最后及时给予反馈。

乙烯装置工艺复杂,其中,裂解炉和初分馏系统尤为关键,直接影响到装置各项技经指标能否提升。孙青先调火时会将相邻烧嘴也调整一下,动一个烧嘴就会影响相邻的炉管温度,调完火必须从裂解炉二楼到四楼观察火焰的燃烧状态。按照他的“三步法”操作后,裂解炉出口温度的波动范围降至5摄氏度之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他也被员工们尊称为“炉王”。

孙青先徒弟、乙烯联合车间烯烃化工四班分离班长刘旭禄说——

我跟孙青先师父学习了三四年,特别佩服师父对工作的那种执着、热情的精神。如果发现一个问题,他必须解决完才回家。而且师父对问题的分析特别透彻,不仅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还按照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办法。

有一阵子裂解炉运行周期特别短,经检查,发现是裂解炉一级冷却器入口处结焦严重。师父立即着手进行改进,通过引入一股中压气进行吹扫,减少裂解气的停留时间,大大延长了裂解炉的运行时间。这件事让我受益良多。现在,我也会按照师父的思维跟班员进行经验交流。

烯烃化工三班制冷岗位员工马涛说——

在技术方面,孙师傅没得说。孙师傅对待工作的态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016年乙烯装置大检修,我跟孙师傅请教过一些问题。在教年轻人的时候,他不单纯教某一个岗位如何操作,还会解释这个岗位对装置的影响以及和前后岗位的联系,从一个岗位延伸到整个装置各岗位之间的关联,即全面又深刻,确实让人学到不少东西。

记者手记:

一提起生产,两鬓斑白的孙青先就如数家珍般滔滔不绝;一提到车间青工取得的成绩,孙青先眼中就会发出耀眼光芒。

作为中国石油百万操作工人中的一员,孙青先淬炼心性,执着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未来,孙青先也必将不断培养出“会好好做事”的一流匠人,为新时代公司的发展绽放出更多熠熠光彩。

 

QQ截图20190426170745.png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