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浩劫,是可以避免的

近日,石化公司总经理陈俊豪要求,各单位要组织集体观看安全教育片《深海浩劫》,吸取安全事故教训,强化全员安全教育,切实从内心深处敬畏安全,增强员工行为安全自律能力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深海浩劫》是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银幕再现,剧情惊悚,画面震撼。抛开影片中的生死经历,单就泄漏爆炸事故的发生,就值得我们去深思。

 

安全隐患,就像被压在地层深处的恐龙,它的脾气很坏,你看管好它,则万事大吉;你若疏忽大意,它会瞬间钻出,露出狰狞面目,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多少年来,我们都在听“安全来不得半点儿侥幸”这句话,影片的原油泄漏爆炸事故,令上百名工人命悬一线,从表面上看,这是英国石油公司代表的急功近利、一意孤行所导致,其实这种固执的底气,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侥幸。

 

钻井平台有没有达到水泥稳固性检测要求,多数工人不清楚,却在忙碌着操作;专业技术人员没有进行安全检测,却可以悄然离开;英国石油公司的高管急于赶工期、追效益,有些安全程序就想当然地“被避开”了。就连一向坚持原则,获得七年无事故“最高安全奖”的男主人公,也一反常态地妥协了,细品其中,他未尝不心存侥幸。

 

所有人不约而同地向侥幸倾斜,与盲目的迷信不无关系。英国石油公司,是世界上顶级的石油团队,在行业内的名气大着呢。不要说钻井平台爆炸这种特大事故,就是事故未遂的习惯性违章操作,在当时也没几个人会相信能发生在他们身上。但安全的屏障稍一松懈,就给了隐患喘气的机会,它是绝对不会手下留情的,哪管你是什么“全明星组合”,还是“平民草根团队”,事故面前,人人平等!

 

盲目的迷信,也容易让自我判断失去了准星。压力数值高得离谱,在场人员却没有人多问几个为什么,更没有谁去分析异常的测试结果,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只见压力高,不见泥浆喷出,英国石油公司的高管用“膀胱效应”来判断压力属于正常,但他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却忽略了另一方面——隐患也会积聚,同样有“膀胱效应”。后面的剧情并不难猜测,井喷发生,火光冲天,大事故终于来临,过度迷信有时得用性命来买单啊!

 

安全生产中,迷信可怕,过度自信也害人。

 

在压力异常的情况下,开采工作却在仍在继续。当监控屏上出现了一系列报警信号时,却没有引起安全操作员的足够重视。这也在情理之中,因为这不是她第一次见过报警信号了。习惯性地想当然,让她再次自信地认为:这次,还是误报或假报警。于是,出现井喷时,没有人通知停止作业,甚至当平台发生爆炸,该有的分离操作和应急措施都没有启动。

 

当真正的事故来临,若还没有丝毫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后面的慌乱便可想而知了,电影里紧张得令人窒息的逃生画面,足以说明一切了。寓言故事里的“狼来了”,只是被吃了几只羊,相比而言,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狼来了”,就要惨痛得多,可怕得多。

 

所以,对于安全隐患,我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没有无缘无故的异常波动,只有置若罔闻的操作者。生产中,我们应该有“杯弓蛇影”的警惕心,学会做一只“惊弓之鸟”。

 

事故,总是让人心痛,但完全可以避免。前提是,我们不能有“飞机刚刚降落而油正好烧完”的侥幸,不能有“自己的牙齿好,就不会看医生”的盲目迷信,更不能有“空手抓鲇鱼”的过度自信。

浩劫(评论).jpg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