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0余户居民的供电改造之路
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王国灏—中国企业报协会2018年度新闻研讨作品推荐表.doc
“咚咚咚······”
“您好,供电改造,查询一下您家旧电表的使用情况。”
12月17日,刚刚结束了几个单元的电表安装工作后,集团公司“三供一业”供电改造项目副总工程师栾辉带领技术人员来到中心区浪花里一处居民家门前,等待入户验表,进行线路改造。
稍稍等待,无人开门,显然住户不在。栾辉无奈地推了推头上的安全帽,一股热气随即冒出,在寒冷的空气中十分显眼,而“头上冒烟”早已成为11月9日开工以来300余名供电改造人员在16个小区“跑上跑下”的写照。他们不仅要将8100多户居民家中的5回10千伏线路切改成主线路电源,切入薛家湾供电局所带电源进行供电,还要为居民楼、地下车库、公用设施等安装约11000个电表。然而,由于线路切改的关联性强,往往一户改造不顺利就会影响整栋楼,甚至整个区域的工程进度。
栾辉笑着对记者说道:“为8100余户居民进行供电改造服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部分居民对我们的工作十分支持,很多人在接到通知后,早早在家里等待上门改造,这令我们很感动。可是因为上班或其他原因不在家的住户,还有一些不愿意开门的住户确实影响了改造进度,而最麻烦的一种情况就是长期无人居住。这方面我们一直在积极协调,直到让住户满意。”
栾辉展开一张A4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电话号码。“你别看上面号码多,其实都是为了联系一个人。”为了尽快入户改造,供电改造项目部工作人员每天花十个小时拨打上百个电话联系户主。然而因为有少数户主不在本地区居住,联系方式已经更换。为了得到新的联系方式,该公司工作人员从准格尔旗查询到呼和浩特、北京,从小区居委会、地方政府相关机构查询到集团公司总调,辗转七八次才联系到了户主,解决入户的问题。
“这就是咱们新安装的单相智能费控电能表”,出了一楼,栾辉指着楼道门口外墙上的几排整齐的“方盒子”说道,“这种电表交由薛家湾供电局管理后,不仅可以到营业厅交费,还可以在手机上交费,而且不用插卡就可以满足用户的日常用电。它还有一种实时监控功能,如果用户电表有故障停电了或其他问题,相关信息会直接发到用户的手机上。”据了解,在新电表安装前,供电改造技术人员对用户家的信息进行了采集,记录用户旧电表上的电量,然后向用户开具收据;待向薛家湾供电局移交之前,将再抄一下新表上的电量,与旧电表的数据进行比对之后,对用户进行长退短补。等到居民用电移交给薛家湾供电局之后,就执行薛家湾供电局的电价,由薛家湾供电局进行管理维护。
“走,去下一个小区,有一户正在通线,让你看看我们技术人员是怎么用1.5米的钻头打眼儿的。”跟随着栾辉,记者止于一栋楼前,三名外委施工人员正在此作业。他们中一人正绑着安全吊带,于顶楼起,从每一层楼外墙上事先打好的小洞中抽出一根电线,然后排布入一旁事先悬挂安装好的竖条固线盒中。另两人在一楼整理顺下来的线头,把它们接入位于一楼外墙悬挂的横条固线盒中,再分接入正上方的几排电表中。
“一层外墙的小洞,都是从住户家厨房的电表盒内径直打穿的。最一开始,我们的改造方案不是这样的,计划线路由户内引出楼道,再引出楼外,这样做的好处是施工进度较快。但在实际改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样走“明线”会影响室内美观,会引起居民的不满,所以我们作出了改变。”
进入一户居民家中,电钻转动的嘈杂声入耳,栾辉指着电钻钻头大声地对记者说道:“我们想到了直接从户内往户外打洞的方法,这就很好的规避了‘明线’,也更安全了。但墙体厚,得要直径较长的钻头,像这样1.5米的钻头只有上海有,是供电改造项目部组织人员专门去采购的。在施工改造过程中,这样的钻头需要我们技术人员连续1小时不间断地作业,才能打穿墙面,打出一个洞。辛苦归辛苦,但我们更希望得到住户的理解。”
据了解,“三供一业”供电改造项目力争在12月底完成,8100余户居民将全部实现分户设表,按户收费。截至12月中旬,供电改造布线 247405 米,完成总量的 83.71%;安装表箱21334 个,完成量的 87.36%;电能表安装已完成 360 个单元户表改造工作,完成总量的55.77%。
作者:王国灏
单位:准能集团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