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流淌于血脉 工人阶级本色代代传承

草原钢城第一代建设者子女包钢“寻根”

中国企业报协会2018年度新闻研讨作品推荐表(于泓泽).doc

□记者 于泓泽

追溯父辈足迹,继承宝贵精神。716日上午,百余位草原钢城第一代建设者子女组成“寻根团”齐聚包钢,在父辈曾经战斗的“疆场”寻根溯源,并亲身感受几代包钢人携手建成的新工厂、新气象。包钢(集团)公司工会主席、党委常委胡静,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彭德亮与寻根团成员共话岁月沧桑。

在包钢会展中心厂史馆,寻根团成员一同引吭高歌,一曲《草原晨曲》勾起了共同的回忆,熟悉的歌词和旋律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包钢建厂之初。在一张上世纪中叶保存下的珍贵老照片上,孙新安找到了父亲——原冶金部第二冶金建设公司经理林光的身影,已经泛黄的图片记录了属于父亲的峥嵘岁月,百感交集的孙新安红了眼眶。在一组组记录历史的展品前,寻根团成员频频驻足,或与展品合影,或仔细寻找着父辈的影踪。在这里,五湖西海汇聚而来的寻根团成员重温了旧时艰苦岁月,追忆着父辈的奋斗历程,感受着包钢人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传统精神。

作为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原包钢经理李超的儿子,李晓强的内心深怀包钢情缘。在目睹了新时代下包钢的发展成果后,李晓强感叹包钢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感慨着包钢人凭借着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以及顽强奋斗、不断超越的宝贵精神,建设了一个优秀的钢铁厂,更建成了一座亮丽的草原城。

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出铁剪彩的包钢1号高炉,以及代表着包钢先进生产力的稀土钢板材厂2250毫米热轧生产线,先后留下了寻根团成员的足迹。寻根团成员追寻着包钢的往日荣光,期许着包钢继续创造卓著业绩。在包钢运输部蒸汽机车展示区,叶建华抚摸着建设(JS)型蒸汽机车的庞大车身,忘不了父亲叶志佑在机车上度过的荏苒时光;忘不了自己曾是小小少年,为工作中废寝忘食的父亲送饭的温暖记忆;更忘不了身为党委副书记的父亲,心中挂念职工、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宝贵精神。

“寻根”之旅,寻根团成员向包钢赠送了一面印有“溯源”二字的红旗,全体成员在旗帜上签字,表达了自己对包钢的深厚情感。胡静代表包钢对寻根团成员齐聚钢城故地表示热烈欢迎。作为新一代包钢建设者,胡静介绍了当前包钢的建设发展及独特优势,并以各产业板块为角度,汇报了包钢的发展成果及未来规划。胡静讲到,包钢之所以能够在戈壁荒漠建功立业,并不断开辟事业的新篇章,正是凭借精神的力量。目前,包钢全面开展“保持工人阶级本色”专题教育,正是传承发扬老一辈包钢人创建包钢时的拼搏精神,团结调动全体包钢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包钢将把企业开创者的精神财富融入血液,进一步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立志在新时代振兴崛起,在老一辈建设者敬业奉献精神的指引下,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人民和先辈的崭新业绩。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