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鹿妈在林区产下第一只“混血宝宝”

赵佳佳参加2018年度新闻研讨作品推荐表.docx


本报首席记者 赵佳佳 记者 邓宏鹏 张旭

  日前,记者在根河林业局多种经营管理处了解到,林区首批从荷兰引进的驯鹿与敖鲁古雅乡的驯鹿成功产下了第一只“混血宝宝”。4月30日,记者第一时间赶往约安里林场驯鹿养殖基地,探望这只“混血宝宝”。

  茂密的森林、流淌的溪水、优渥的土地,约安里驯鹿养殖基地里,敖鲁古雅乡驯鹿与荷兰驯鹿尽管出生地不同、血脉不同,他们依然能够和谐生活在一起,鹿群或在林间小憩、或三五成群、或追逐嬉闹,驯鹿脖颈上的铜铃不时发出清脆的声音,让这片宁静和谐的大自然更显古老而神秘。寻着鹿群的足迹,在饲养员白青岭的带领下,记者在围栏里找到了混血鹿宝,只见全身皮毛黑棕色、走路还不稳的小鹿,紧紧围绕在鹿妈的身边不时发出稚嫩的叫声,用眼睛看着这个全新的世界。

  白青岭不仅是约安里林场驯鹿饲养员,也是803远山管护区的管护员,与其他饲养员一样在林区“停伐”前曾是主伐工队的主力,就是他第一个发现的混血鹿宝。他回忆道,3天前鹿群在搬家迁徙过程中受惊,部分驯鹿脱离了鹿群,其中就包括正处于怀孕期的荷兰鹿妈。连日来,大家每天都在新家和旧址森林寻找走丢驯鹿,一天中午在寻找中突然发现了丢失鹿群,而且这只荷兰鹿妈身边多了一只黑棕色小鹿,从不间断的寻鹿到发现鹿宝的喜悦,再到怀抱鹿宝回家,白青岭喜悦的心情不以言表。

  2017年2月,林区从荷兰引进30头驯鹿是内蒙古乃至全国首例,一年来,鹿群得到林区上下、敖鲁古雅乡驯鹿养殖专业人员高度重视和精心照顾,并为每只荷兰驯鹿的成长记录建立电子档案。此次混血鹿宝的成功出生,不仅为当地驯鹿种群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对保护和延续鄂温克使鹿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更有力地助推了林区转型发展。

同一个目标,同一份心愿。在驯鹿养殖基地简易公路旁,敖鲁古雅乡和约安里林场饲养员的宿营车相邻而立,他们同吃同住、传授驯鹿养殖培育经验、共同饲养和守护鹿群安全,林地一家亲、民族大团结在他们身上有了生动实践。连日来,饲养员发现夜里常有猞猁侵袭鹿群,约安里林场主要负责人就为饲养员送来了强光手电和吓唬猞猁的鞭炮,足以见得鹿群的安危牵动每一人的心。

  敖鲁古雅乡饲养员刘敬学有着近20年的驯鹿养殖经验,白青岭等人都称他为“师傅”。他告诉记者,敖乡驯鹿由于长期近亲繁育,出现了畸形鹿、病鹿等问题,在人工促进驯鹿繁育过程中,敖乡选择个头大、身材好、样貌好,且2-3岁年轻的公鹿作为种用公鹿,与荷兰母鹿进行交配,第一只混血鹿宝的成功诞生,毛色黑亮、体态良好、身体健康,实现了驯鹿的基因改良,为下一步荷兰公鹿与中国母鹿的繁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约安里林场驯鹿养殖基地距离根河林业局局址近100公里,由于路程远、部分简易公路路况不佳,加之山地气温多变,要经过2个小时的车程才抵达目的,记者不禁疑惑为什么选择约安里林场生态功能区作为驯鹿养殖基地。

  多种经营管理处副主任鲍化堂解释道,经过根河局和敖鲁古雅乡有关部门负责人、驯鹿养殖专家对根河林业局生态功能区的考察,约安里林场生态功能区生态资源丰富,能满足驯鹿10多年生活所需苔藓和各种菌类,且水质优良符合人类的居住,选址具有科学性和实际操作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预计在5月中旬,首批引进的驯鹿中或将有4只荷兰鹿妈陆续产下混血鹿宝。而今年2月引进的第二批115头荷兰驯鹿成功度过了检疫隔离期,健康情况良好,鹿群将在8月份左右实现野外驯养。两批驯鹿的成功引进和繁育,为林区申请和建立中国第一个驯鹿繁育中心迈出坚实一步。

  夕阳下,饲养员用木棍敲击铁桶呼唤鹿群,为它们增加豆饼、盐等营养餐,只见三五成群的驯鹿争先恐后从密林深处奔走而来,鹿鸣呦呦、铜铃声声,寂静的森林奏起了欢乐的歌。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