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肖的三次“转岗”
今年春运,广州南站150台自动售票机接下旅客购票、取票重任。一楼,“自助换票处”“自动售票处现金支付专区”“自动售票处银行卡、支付宝、微信支付专区”一排排指示清晰明了。自动售维修员肖肖,正在其中一排机器后面的围蔽隔间里,盯控维修人员的作业情况。
30岁的肖肖在来到广州南站的第八个年头,完成了从客运员、售票员、自动售管理员到自动售维修员的三次“转岗”。有了颇多经历的他戏谑道:“感觉我现在全能了吧。”在他三次“转岗”的背后,折射了铁路售票方式变迁。
经过数月实习,2010年肖肖来到了刚开站的广州南站。此时的广南还属于广州站的一个车间,“感觉站场高大上,啥都很新鲜。”工作上,每天来往广州至武汉的30对车让大家都觉得挺轻松,唯一特别的是对旅客的服务态度、服务细节要求都要高很多。
2011年,广珠城际首秀“春运战场”,广州南站28条股道排满了即将出发的列车。为了应对激增的乘车需要,广州南站售票厅加开了10个售票窗口,肖肖也转岗成为售票员。他回忆道,当时也有20台自动售票机,但是旅客使用习惯还没有培养出来,绝大部分还是选择窗口人工售票方式。票厅外不时排起“长龙”的状态让他记忆深刻。
2013年,广州南站很快有了72台自动售票机,高高壮壮的肖肖被选过去,当了自动售票机的“奶爸”管理员,这成了他第二次转岗。“这个岗位就要男生,因为涉及现金安全,同时也是个重体力活。”从此,肖肖每天拉着装满纸币和硬币的小车来回奔波“喂零钞”,还要及时更换票卷。
那时的自动售票机仅能够使用现金购买的方式。“确实累。”肖肖回忆道,最多的时候一个人要管理40多台,从早上6时30分一直到第二天0时都要随时去处理小故障。遇到无法处理的,就通知相关维修单位来。
后来增加了银行卡、云闪付和支付宝的付款方式,可现金使用比重仍然很大。每次交班,结束工作的管理员要收回自己负责的资金,接班的管理员则重新另外装入一份。一台台机子串过去,需要至少两小时,肖肖说:“我们还算是熟练的。”40多台机子涉及现金近300万,交接完回去清点钞票都要两小时。
赶上哪天使用量大了,还需要一天跑个两三趟,为不同的机子补零钞。从12306网站购票,到第三方购票渠道的发展,旅客慢慢接受了轻点鼠标的买票方式,网络购票的越来越多。网上取票业务开通后,肖肖他们的备用金从二三十万降至四五万。“现在,每个班借2万就够了。”
肖肖的第三次非严格意义上的转岗在去年5月。去年国庆长假的数据显示,广州南站自助购票比例上升至70%,而通过非现金比例占自动售的80%以上。在逐年的推广下,自助购票、取票的方式已经为大众所接受,而新增的微信支付方式更是增大了非现金购票的人数比例。
广州南站自动售管理员岗位需求同步减小,再次促成了肖肖的“转岗”,他的负责方向变成了自动售的维修。
今年春运前, 150台自动售票机完成了系统升级,界面更加清晰简洁,甚至增加了铁路畅行会员激活的服务。每个班有6名人员分区域专职管理。遇上故障,旅客可以直接打机器上的报障电话,10分钟内就会有管理员抵达处理。肖肖现在的主要职责就是接旅客电话,搞清楚哪里坏了,再通知相关部门带上配件过来维修。
“春运期间自动售票机使用量大,春运前我们做了大保养,现在还在继续做。”肖肖口中的“大保养”,既为了降低故障率而进行的整机清洁和更换经常故障部件的工作。
“现在买票方式越来越多,方便了旅客,真的很好。” 肖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