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不达米亚的中原印记
题记:2月22日,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伊拉克米桑油田天然气处理厂正式进气投产。项目经理赵发军和队友肩负着“中原气服”首个海外天然气脱酸项目投产的重任。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优质服务,他们在海外天然气脱酸市场叫响了中国石化“中原气服”品牌。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中原印记”
—解读一名“中原气服”项目经理的开机日记
□记者刘伟民通讯员蒋庆赵涛
“‘中原气服’人无论在哪里都要树立标杆、叫响品牌……”3月2日晚,赵发军在自己的QQ空间里留下一句简短的话——这天是他来到伊拉克的第51天。
2月22日,伊拉克米桑油田天然气处理厂正式进气投产,担负开机指挥任务的中原油田天然气处理厂伊拉克项目经理赵发军日夜钉在现场,直到3月2日才有时间整理一下自己的开机日记。为了让远在中原的家人和同事了解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他顺便更新了自己QQ空间的留言。
身在异国他乡的工作压力和责任,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在伊拉克工作的51天,赵发军的开机日记里写满了酸甜苦辣。透过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他的责任与担当。
■日记摘录: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梦想有多远,脚步就有多远……” ——2018年1月10日
伊拉克米桑油田天然气脱酸项目是中海油伊拉克公司和土耳其钻井公司、伊拉克钻井公司、伊拉克米桑石油公司组成的联合作业机构与伊拉克石油部签订的技术服务项目,项目合同期限为25年。米桑油田天然气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200万立方米/天,对天然气进行增压、胺液脱硫处理。净化后的天然气主供自备电厂,脱硫排出的酸性气进硫黄回收单元,回收硫黄后焚烧排放。该项目是伊拉克重点工程项目。
1月10日,中原油田天然气处理厂10名技术人员踏上征程,目的地是中国石化公共安全形势评估为“橙色一级”的伊拉克,项目经理赵发军带队。
作为伊拉克项目第二批技术服务人员,他们此行目的是完成米桑油田天然气净化厂生产装置气密、水联运、系统碱洗、压缩机调试等投产前准备工作,并组织进气投产。甲方要求2月18日前完成天然气净化厂设备联调,实现装置开机成功——留给赵发军他们的准备时间仅有38天。
透过飞机舷窗,看着外面的蓝天和云海,
赵发军的思绪飞到了5年前的加纳。
5年前,赵发军带领这支开机队伍奔赴加纳共和国,实现阿土阿伯天然气处理厂装置投产一次成功,在西非市场树起了中国石化“中原气服”的品牌。赵发军被加纳国家天然气公司授予“科技特别贡献奖”。2017年9月5日,中央电视台《华人世界》栏目《筑梦一带一路》系列报道播出了赵发军在非洲加纳的事迹。
而今,同样是“一带一路”沿线上的海外项目,但伊拉克项目有它的特殊性。赵发军告诉自己,责任面前没有压力只有动力,因为你代表的是中国石化“中原气服”。
■日记摘录:
“面对紧张的工期,‘干好8小时以内的工作’早已被‘五加二’‘白加黑’替代。工作中大家只有一个念头,发现和解决技术问题,尽快在伊拉克打响天然气处理厂和‘中原气服’的品牌……”——2018年1月20日
“距离进气日期还有28天,要完成米桑油田天然气处理厂装置气密试漏、水联运、装置联合调试等准备工作绝非易事,况且我们面对的是该项目总承包商,合作过惠博普等资深技术服务队伍,眼光极其挑剔、验收极其苛刻的英派尔公司……”
赵发军的话句句如重锤,让开机队员绷紧了神经:工艺工程师负责理清工艺流程,明确工作界面,编制调试方案;设备工程师负责明确每一台设备的现状,制订维护保养计划,做好单机测试;电气工程师负责用电设备电气负荷统计,理清一、二次回路,掌握重要元器件操作要领;仪表工程师负责现场和系统仪表的回路测试、单机和联合调试;安全工程师除了负责队员的内部安全管理,还要负责生产安全管理……一切都在高速高效运转。
规定时间内,开机队发现指示仪表和就地远传仪表故障、管汇单元硫化氢气体探测器显示故障等问题57项,并将解决方案提报甲方。如此高效,验收时曾经苛刻得近乎“傲慢”的英派尔监督向开机队竖起了大拇指。
■日记摘录:
“当地时间下午两点,装置正式开始水联运,比甲方规定的时间节点提前了4天。在当天晚上召开的联合工作会议上,甲方对天然气处理厂开机队优质高效的服务给予了充分肯定。4天工期的提前和甲方的肯定真的来之不易……” ——2018年1月22日
距离甲方要求的进气投产日期越来越近了,赵发军和队员们内心的紧迫感如一座大山压得人透不过气。
1月22日的工作任务是对现场装置进行气密试漏和设备调试,一旦工作延误,各项介质的使用量就难以满足工艺需求,后续投产只能延期,这是甲方最不能够接受的。
然而天公不作美,就在全体队员准点到达现场准备开工的时候,天突然阴沉下来,罕见的沙尘暴突袭,世界被“裹进”漫漫黄沙中,施工现场曾最醒目耀眼的大火炬此刻已黯然无光。
想赶工期的甲方负责人本以为当天将白白“浪费”的时候,赵发军手提几副防尘口罩和脖套走进营房:“同志们,现在到了投产准备的关键时刻,所有党员同志跟我上,眼睛和咽喉不舒服的同志待命,等沙尘暴强度降低了准备支援……”话音刚落,全体队员齐刷刷站了起来。
气密试漏,拆装盲板,检查流程,为机泵缓冲罐加注白油,测试各类变送器,检测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仅用了半天时间,开机队就完成了既定的工作计划。
沙尘暴还未过去,天空又下起了毛毛细雨,开机队每个人脸上、身上都是褐色的泥浆。甲方监督动情地说:“你们是我见过最好的开机队……”
■日记摘录: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我们取得了胜利。不仅仅是赢得了尊重,更是在海外市场树立了‘中原气服’的品牌……”——2018年2月22日
这一天,刻骨铭心;这一天,赵发军终生难忘。
2月22日,伊拉克米桑油田天然气处理厂正式进气投产,赵发军和开机队员严阵以待。
当地时间上午8点半,伊拉克业主方和甲方在装置区举行了伊拉克特色开机仪式——杀羊。现场伊拉克人连杀了3只羊后说:“在你们中国这叫三阳开泰,好兆头!”
“进气开始!”赵发军一声令下,工艺工程师和岗位人员缓缓打开进气阀门,来自上游哈法亚输气管线的酸气源源不断进入增压区管道,开始对增压系统充压。
增压岗人员报告压力达到条件,设备工程师根据中控室指令在现场启动压缩机,并随时监控压缩机各个仪表的参数,密封气压力、隔离气压力、润滑油压力和温度,每一个参数都不放过。酸气通过压缩机增压至4.0兆帕,然后被引入脱硫单元。
甲方和业主方对进气投产高度关注,齐集中控室。赵发军指挥中控室人员精心操作,随时关注参数变化,确保各项数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1小时、2小时……原料气量逐步提升至每小时42000立方米。为进一步确保装置安全,岗位人员拿起试漏瓶,再一次对酸气管线进行高压气密检测……
当天晚上7点,产品气硫化氢在线分析仪指示一直稳定在1PPM以下(7.5PPM以下为合格),进气投产一次成功,标志着“中原气服”首个海外天然气脱酸项目正式投产运行。
从赵发军带队进入现场到开机成功仅用时40天。甲方经理说,中原开机队创造了伊拉克米桑油田工程项目准备时间最短、解决问题最多、投产人数最少的多个纪录。
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赵发军和他的开机队挥洒的是心血和汗水,收获的是海外市场对中国石化“中原气服”品牌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