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能手 不负韶华——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应急救援开滦队员工郑满意
90秒,正常成人平均眨眼20次,心脏跳动100次,呼吸25次。90秒,也是郑满意完成一次正压氧呼吸器盲拆盲装的时间。 凭借这样的绝活儿,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开滦队直属一中队三小队副小队长郑满意和队友登上了中央电视台“中国大能手”大型职业技能竞技节目的舞台,为全国观众献上了精彩的表演。虽然赢得了掌声,但郑满意知道,练就这样的本领并不是为了炫技。“我们的动作快一秒,灾情就有可能被早控制一秒,伤者也就多一份希望。”郑满意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年33岁的郑满意已经在救援战线摸爬滚打了8个年头。对他来说,时间意味着拼搏、坚守和责任。 每天,郑满意和队友会准时出现在训练场上。模拟救灾、消防演练、体能拉练、装备操作、理论学习……一天的训练被安排得满满当当。郑满意认为,一名优秀的救护队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实操技术和超强的心理素质。这些都需要通过全面、大量和高强度的训练来实现。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开滦队一直按照高于行业标准的要求训练队员。在此基础上,郑满意又给自己加了一码。“体能训练方面,正常情况下是早中晚3次,每次跑2000米。郑满意在集训期间带着两名队员主动加大训练量,每次都是跑3000多米。爬绳训练时我们要求队员爬4.5米,郑满意每次最低也要爬到6.5米。在现在这批队员里,他不是资格最老的,也不是底子最好的,却是最努力的。”开滦队直属一中队副中队长刘涛说。 别人休息他钻研,别人训练他加量。郑满意刻苦学习救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各种安全规程和法律法规,认真钻研各种救护仪器和设备使用、维修及保养技巧,熟练掌握零部件名称、性能。寒来暑往,郑满意的体能和技战术水平在严格训练中迅速提升。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在2016年举办的第五届河北省煤矿救援技术竞赛中,郑满意一举夺得理论考试一等奖、囊式呼吸器操作第一名,并获得个人全能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因此被共青团河北省委授予“2017年度河北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7年9月,郑满意和队友代表河北省参加了第十一届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帮助开滦队拿下团体全能比赛第一名和模拟救灾、医疗急救竞赛团体单项一等奖,他本人也获得了个人全能比赛第一名,并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凭借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表现,郑满意获得了2018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今年河北省煤炭企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人员。 郑满意的“全能”表现不仅体现在训练和比赛中,还体现在对救援装备的使用和改造上。 “进入灾区后,除了队友,这些救护装备就是我们控制灾情、挽救生命的最亲密的伙伴,我们必须像爱护自己身体一样去爱护它们。”郑满意边擦装备边说。 如今,郑满意能够熟练使用正压氧呼吸器、机械电子风速表、一氧化碳检定器、高压脉冲灭火水枪、蛇眼生命探测仪、自动苏生器等各种救援设备,并经常组织队员进行小革小改。近年来,他陆续组织实施小革小改项目10余个。 训练中,成百上千次的挥汗如雨才能换来实战中的一份镇定从容。 “每次发生险情,救援队总会率先进入灾区,获取现场第一手资料,为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危险源于未知。”郑满意说。 2015年,某矿井发生火灾事故。开滦队接到救援命令后,立即组织队伍赶赴现场。当时,灾区巷道有明火、浓烟,瓦斯含量高,救援难度大。紧急时刻,郑满意主动请战,带领小队深入井下。行进过程中,由于现场瓦斯浓度持续提高,指挥部命令郑满意带领队友们暂时退回到安全地带。一心惦记着灾情的郑满意没有放弃,他与队友们冷静分析事故原因,严密计算、评估火灾破坏程度,给队友们加油打气。待现场情况稳定、确认安全后,他再次向指挥部请示带队下井勘察情况。进入现场,郑满意与队友们熟练操作各种设备,采集气样,检测瓦斯等气体情况。经过近30个小时的现场检测,郑满意和队友们为指挥部制定救援方案提供详细准确的数据。他们的优异表现得到指挥部的高度评价。 眼下,郑满意正忙着为9月份在俄罗斯举行的2018国际矿山救援竞赛备战。这次竞赛难度升级,标准和以往有较大不同。从接到通知的那天起,郑满意再次将自己“清零”,马上投入新的训练。参赛队7名队员,都有各自主攻项目,而郑满意除了要准备自己负责的几个竞赛项目外,还要熟练掌握其他参赛项目,当好全队的“救火队员”。为了不影响此次比赛,今年暑期他主动放弃去大连参加由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组织全国劳动模范疗养的机会。 采访中,当记者问到家里的情况时,郑满意低下了头,微红的眼睛里露出一丝愧疚。原来,郑满意的儿子今年已经4岁了,小家伙一直都是父母和妻子带,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队里度过。郑满意将对家庭的责任和亲人的思念化作了刻苦的训练和不懈的钻研。 “这些年确实亏欠家里很多,但我相信家人能够理解。也希望我的儿子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郑满意说。 8年来,郑满意很少有清闲的时候,平时不是在训练就是在抢险,即便休息也是处在全天候待命状态。8年里,他拼搏在赛场,冲锋在灾区,把最好的青春献给了救援工作。 “灾难发生时,别人都是往外跑,我们则是往里冲。虽然前面是未知的危险,但我们有过硬的本领、有团结的队伍、有坚强的后盾、有必胜的信心,在困难危险面前,我们决不退缩!”在郑满意的字典里,训练如此,比赛如此,救灾如此,人生亦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