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正确的初心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名老兵,从事高校育人工作达四十余年,即将离开工作岗位,此时此刻,思绪万千,但对自己追问最多的问题是:究竟什么是育人初心?如何牢记和坚守这一初心?应当承认,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自己是一个后知后觉者,想从这个角度谈点感悟。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而深刻揭示了教与学的本质和师者育人的初心。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教师的育人初心就是教人求真。教人求真说而易,行而难,需要奋斗,需要奉献,需要牺牲。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求自己必须是一位真人,要真真纯纯地教书,正正直直地做人。对科学理论要真学,对马克思主义要真信,对人民的教育事业要真干,对学生要真心,对祖国和人民要真爱,对真理要真求。“真”的力量是巨大的,“真”的精神是永恒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校中文系刘树勋副教授除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外,坚持每天晚上到教室去指导学生晚自习,每周给青年教师开阅读书目,学生称他为辞海。许多学生毕业后,每有著述都送他审阅,他都来者不拒,凡经他把关后的成果,均能发表和出版。结果自己的科研计划都搁置了,定格为副教授,但他带的学生,仅七七中文一个班就有8位成为211、985高校的教授,还有多位武汉市的局级干部。七七中文班曾被誉为“江大第一班”。
我校附属医院的张应天教授也是一位真人,他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尽管他有坎坷的人生,遭受过不公正的对待,可贵的是,丝毫没有影响他对党的忠诚,他认为母亲可以错打儿子,儿子绝不能责怪母亲;他做科研有很强的问题意识,攻克了多项科研难题,许多项目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他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拒收了无数红包,但从不拒收前来求诊的病人,在手术台上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身后亲人按他的遗愿将50万元积蓄捐献给了学校的医学事业。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用高尚医德立身,用高超医术济世”的张应天精神已成为江大精神的重要原生形态。可见,教育是严肃的,育人是严谨的,只有“真人”才能教育出“真人”,育人初心是“真人”的原动力。
认识初心固然重要,坚守初心痴心不改更为重要。教育是求真的事业,求真之路异常艰难,不可能总是伴随鲜花和掌声,多半是伴随艰辛和牺牲,而教人求真则是难上加难。特别是现在社会上存在诸多诱惑,同时,还面临着西方强势文化的袭扰,从而丢失初心、偏离初心的危险在加大,这也说明了坚守初心的重要。如何坚守初心,敬畏尤为可贵,只有敬畏人民、敬畏事业、敬畏先贤,才有真正坚守初心。
初心无量,初心是教师心头的岗哨,是学子出征的战鼓,还是学校发展特别是“双一流”建设扬帆远航的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