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漫漫,热血难凉

李世雄奖教金设立十周年系列报道

李世雄奖教金一贯秉承着李世雄教授“爱教育、爱科学、爱学生、轻名利、重奉献”的精神,在设立十周年之际,李世雄教授的学生周嘉瑜特地从美国赶回来,给我们讲述那段岁月里他和李老师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和奖教金之间的故事。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

作为李老师的学生,同时也是李世雄奖教金的发起人之一,周嘉瑜在谈到过去在困难条件下李老师对他的帮助时仍是感慨万千:“我们曾经是工农兵学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我1976年毕业后,被分配到蒙城气象站工作,收到的第一封信是李老师寄来的。他说,我知道你是个想做点事情的人,如果你还是这样想的话,那么你就不要认为你是数学系毕业的,甚至不要认为你读过大学。你要从头开始,从复旦大学数学系的《数学分析》第一册的第一页开始学,认真做好后面的习题,我现在还有点时间,你可以做完以后寄给我。”

正是李老师的这些话激励了周嘉瑜,按照李老师的办法他在以后九个多月的书信往来中基本完成了这两本书里的内容。周嘉瑜十分珍惜他和李老师之间这段特殊经历,更感念后来因工作需要被调到合肥以后,在李老师的引荐下数学系许多老师为他提供的各种进修提高的机会,“因为有这个基础,它帮助我在全国气象部门助理工程师统一考试中得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使我有机会到南京气象学院去进修气象专业,这为我以后出国深造、攻读气象学硕士、博士学位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李老师在教学上兢兢业业,他渊博的学识,深入浅出、广征博引的讲课风格,灵活地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高超技艺,以及无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坚持搞好教学的精神,让许多专家都难以望其项背。

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朝红阳教授在缅怀李世雄教授时动情地写道:“先生的语言清晰准确,听先生的课的确是一种享受!这些成就斐然的专家们对先生的敬重却几乎没有例外。从先生身上,你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学问的魅力,什么是人格的魅力。在先生手里,那些枯燥的数学理论转眼就变得鲜活起来。先生这一辈子对地震勘探做出的贡献将让后世受益无穷,历史会记住的。”

李世雄教授不仅讲课水平高超,他开朗、诙谐及幽默的性格、不遗余力地帮助学生及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也让周嘉瑜记忆颇深。“许多同学都受到过李老师这样或那样的关心和帮助,这种难能可贵的师生情谊,正是基金会成立的原因。”

先生风骨,自当永存

2006年11月,周嘉瑜和原安徽大学数学系学生王文玉在美国听到李老师逝世的消息后,在通话交谈中,萌生了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能够联系在美国的校友发起成立以李老师名字命名的安大奖励基金。“我们听到李老师逝世的消息感到很吃惊,在那边的同学都感到我们应该做点什么,除了写悼念文章之外,还应该做点对学校有所帮助的。想来想去就想出这么一个主意:就是要建立一个以李老师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他们的倡议很快得到了许多校友的赞同。王文玉便起草了一封给学校领导的信,经大家讨论和修改后,于2006125日用E-Mail寄出,由校办转陆书记、黄校长及韦副校长收。倡议书得到了校方的大力支持,学校颁布了“关于开展向李世雄同志学习的决定”及关于设立安徽大学李世雄奖教金的通知。安徽大学原副校长韦穗与李老师生前多有交往,此刻勇挑重担,与李世雄的爱人叶雅梅一起组织班底,开展了理事会的筹建工作。“深情缅怀李世雄教授”纪念网站应运而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与此同时,学校收到了国内外李老师生前的学生、好友、同事、领导等各方面人士寄来的捐款。这些人当中还有老领导、老教师,他们的退休收入并不高,却也都给基金送来了高额捐赠。

倡议书里这样写道:“正如学校和公众所评价的那样,李世雄教授的一生,是忠于中国教育事业的一生,是为安徽大学教学、科研奋斗的一生,是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一生,真正做到了学高人为范,品端人敬之。真正做到了如赵朴初先生向安大所倡导的那样:至诚、至坚、博学、笃行。”

选贤举能,德才兼备

李世雄奖教金的评选有一个公平、公开、严谨、科学的评比选举过程。

在谈到评选标准时,周嘉瑜再次提出:“评选标准就是要以李老师为楷模,‘爱教育、爱科学、爱学生、轻名利、重奉献’,学习李老师那一代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操。”爱教育,就是在教学内容、方法上积极探索,努力创新;爱科学,就是努力开发科研成果,积极发表学术论文,热心开办学术报告、外出讲学,誉满学界;爱学生,就是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轻名利,就是见困难上,见名利让,谦虚自省,为人师表;重奉献,就是对国家、省重点建设发展项目作出重大贡献。

当遇到难以定夺的情况时,大家常会这样想: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李老师会怎么做。就这样,德才兼备变成了衡量候选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既要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同时又反对恃才傲物。人无完人,要实事求是地对候选人作点评。

这样的评选方式也体现了当初设立奖教金的初衷。安徽大学党委前书记陆勤毅曾感慨地说:“安徽大学有像李老师这样的光辉榜样是安大的光荣,李老师为我们学校留下了很好的传统,大家要非常珍惜,不但教师要学习继承,还要让全体学生知道,促进教学相长,把安大的工作做好。”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对于基金会成立十年以来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的人物,周嘉瑜也是感慨良多:“不得不提到的是,自李世雄奖教金最初建立至今,韦穗校长无论是在组织建设还是在发展方向方面,一直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但她从不居功,总是谦虚地说:‘我是给基金会打工的。’把功劳推给大家。”

周嘉瑜特别提到理事会终身顾问、李老师的爱人叶雅梅,她在整个过程中可谓全身心投入。她一再强调:李老师并不是一个人,而是老一代教师的代表。

安徽大学党委原书记、原校长黄德宽特别强调,李世雄精神是安大优秀教师奉献科学和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而安大的发展尤其需要这种精神!要学习五十年代以李老师为杰出代表的老一代教师,学习他们如何在各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治学、教书、科研,学习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怀。

“李世雄奖已办了十年,李世雄教授也广为师生所知。他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安大人奋发向上。对于现在的安大而言,要迈向世界一流学校,就需要一批像李老师这样德才兼备的大师。”周嘉瑜坦言。

适逢安大建校90周年,被问到对于母校有什么期盼的时候,周嘉瑜满怀希望地说道:“希望学校能够办好,能够跻身于国家一流学校的行列。这个愿望的达成,与教师的质量提升有着直接的关系。李世雄奖教金理事会可谓重任在肩,希望李世雄奖教金在安徽大学的建设过程中不断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李世雄精神在安大扎下深根,将优良传统的接力棒一棒一棒地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