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把握和坚持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 钱宝平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只有具备文化自信,才能坚守理想信念,才能克服艰难险阻,才能激发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
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系列讲话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对于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不忘本来赓续基因,文化自信历久弥新有骨气习近平总书记说:“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5000多年文明形成的价值理念,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要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清楚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不忘本来,赓续基因,决不是回到过去,而是要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信仰。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光明前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得到进一步确证,文化自信的理论逻辑更加清晰。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注入了先进的思想内涵。我们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文化建设,使讲话精神成为文化自信的思想灵魂、精神旗帜、强大武器。
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形成的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革命理念和革命文化,是20世纪中国文化最为夺目的文化景观之一。从兴业路小楼到南湖红船;从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到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迈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一代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世代中华儿女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历史、经验和教训构成坚持文化自信的基本逻辑,不断实现着中华文化的再生再造,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吸收外来兼容并蓄,文化自信开放包容显底气习近平总书记说:“承认和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经久不衰,就在于它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具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传统。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借鉴而丰富,对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我们都应该积极吸纳,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增进文化自信。开放包容不会削弱中华文化的内核优秀,反而在吸收借鉴中不断丰富壮大。在今天更应该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
开放包容不是盲目崇外,要辩证取舍。西方的思想文化有其合理的内容,但也有消极腐朽的因素,“全面拒斥”、“照单全收”,都是不可取的。尤其要警惕打着文化开放的名义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转化再造、丰富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就要把优秀的外来文化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同中国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转化再造,形成中国气派、中国风格。要让“花市灯如昼”的元宵与情人节的玫瑰同香,让“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齐欢。
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为我们的强国自信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开办十年有余的孔子学院,便是我们推行文化走出去的良好实践。我们在展现中华文化风采的同时,更要展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理念,阐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从而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面向未来革故鼎新,文化自信与时俱进增生气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要坚持不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抓紧抓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升为国家意志,以法律手段强化,以政府主导掌控,以各种形式培育,以各种组织推广。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用他们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真正培育起来。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让它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任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政治上更强、传播上更强、影响力上更强”要求,以助力经济增长为第一要务,在服务中心上有新作为;以推动改革创新为工作主线,在繁荣发展上有新作为;以保障群众基本权益为重要职责,在文化惠民上有新作为。要围绕战略目标,把镜头、笔头和视角更多地对准大建设、大发展的火热场面,宣传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宣传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宣传改善民生的显著成效。要用普通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更有感染力的表述,去做“看不见的宣传”,传播“心灵深处的声音”。
意识形态较量无声却惊心动魄,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网上“文化冷战”,妄图对我拔根去魂。面对国际国内纷繁复杂的新形势、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向基层渗透蔓延的新趋势,要适应新媒体下意识形态斗争的要求,广泛开展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培育更多合格的“中国好网民”和我们自己的“网络大V”。要同网络名人、文化名人交朋友,同海外华人和媒体人士交朋友,通过他们传递权威声音。要抓好各级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政府网站等建设,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要毫不动摇地加强网络立法治理,管控反主流意识形态,做大做强做活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工作,以正面声音引领多元多样多变的网上舆论。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站在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基点之上,中华民族将在自己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