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5期】斯世清浊,全赖吾辈激扬
——扶贫在路上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今年以来,我校党委行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第一、第二党总支、城建学院党总支以及五大教学学院等陆续组织党员,来到学校定点扶贫点太和县进行帮扶脱贫,大家捐款捐物,尽心竭力。
5月的雨季,乡村空气清新、湿热。走在雨水浸泡过的乡村土路上,除了脚下的泥泞,还有一份承重的使命感。
一、生活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
5月24日上午,党委书记、校长郑汉华一行冒着雨,踏着泥泞的村路,在扶贫干部带领下,一一走访50户贫困家庭。通过走访,大家对这里的贫困现状有了更直接的了解。第一家,八十多岁的老太,还要照顾多年瘫痪在床的五十多岁的儿子。家里除了简易破旧的柜子,看不到别的,只有“家徒四壁”来形容。老人家一把鼻涕一把泪对我们说:生活真的好苦!我们送完慰问品临走时,她又一次哽咽了,苍老的手抹去浑浊的眼泪,大家安慰她苦会尽甘会来。第二家,一个留着短发的中年妇女,本来生活的很幸福,结果儿子在三岁时不幸被确诊为脑瘫。一家迅速陷入贫困漩涡,幸福像泡沫一样破碎散去,那个结婚照片里流着飘逸长发的新娘也成了一头凌乱短发的母亲……第三家,一位佝偻着背的大爷坐在床上,家里墙壁上贴着毛主席和习总书记的画像。老大爷颤颤巍巍,不停地说,我感谢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在走访中,这样充满感恩的肺腑之言,在每一户都能听到。
除了走访贫困户,扶贫队伍还去了原墙镇中心小学和幼儿园,给孩子们带去礼物。从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身上,我们读出了更多。十来个家里特别贫困的孩子领取赠送的书包文具。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前排有个瘦弱的女孩的鞋子破了洞,漏出了脚大拇指,她不好意思地把脚往后缩了缩,但当她领到书包的那一刻,开心地高高举起了粉色的书包;在幼儿园,天真的宝宝们看着来人,高兴极了。有宝宝欢快地摆好pose:拍我!拍我!那一刻,画面从黑白转向了彩色,孩子的笑脸是粉色的,温暖得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去呵护……村子里一声接着一声的狗吠,把我们拉回现实,贫困的乡村有困难也有希望。老人的贫困是村子生活现状的反映,孩子的笑脸是村子未来的映射。
生活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我们伟大共产党正在书写当今世界最伟大的故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
二、前路可期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校党委致力将驻村工作队打造成扶贫工作的前沿阵地,将驻村干部磨练成精准扶贫的排头兵。我校几名驻村干部胸怀为民谋福利的抱负,以一种“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锋”的精神,远离家人,扎根农村,致力扶贫。尽管工作繁忙,人黑了瘦了,他们与贫困户始终融为一体,同甘共苦。在与驻村干部交谈中,“小马哥”马宁同志那一句句“买子”(麦子),连口音都在不知不觉中入乡随俗;光元同志说到当地贫困户时的牵肠挂肚、情真意切,说到自己远在合肥家中女儿与她妈妈闹别扭继而和好电话告诉爸爸时的满脸幸福,听者为之动容。寻常人家寻常事,因为使命,因为距离,此时道来分外珍贵!其实,这也是我们所有驻村干部的家国情怀啊。
在驻村干部的住处,条件简陋但不失干净整齐。在书桌上扶贫资料厚厚一堆,一本红黑封面的书映入我们眼帘——《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有句话与扶贫工作甚为吻合:“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
走在刘庙村的路上,我们看到之前我校第一党总支栽种的树苗已经长出绿色枝条,在风中飞扬。
走进我校援建的草北村电大书屋,我们看到孩子们在认真阅读。这里不仅有儿童读物,还有教科书。这里是孩子们用知识改变命运、酝酿花开的地方。书屋墙上的标语写得直白深刻:“知识构建和谐世界,阅读成就精彩人生”。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扶贫必扶智。安徽电大始终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教育扶贫放在首位,援建电大书屋,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等。
三、吾辈激扬
阴雨的天气,一路的泥泞,湿了鞋袜,同时也润湿了我们的心。临行时老大娘浑浊的眼泪,中心小学里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扶贫干部汗湿的背影,都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心中。我们不禁在思考,对于扶贫,我们广大教职工能够做些什么呢?我们年轻教师能做些什么呢?令人欣慰的是,我校制定了一系列扶贫工作计划,其中包括定点采购贫困村农产品和“干部包户”工作计划。6月14日,我校教职工捐购太和县刘庙村西瓜7.16吨,也吃到了村里的辣椒茄子等果蔬,果蔬新鲜、西瓜很甜……我校正在把扶贫工作扎实往前推进。
看着被雨水浸润过的金色麦田,分外感动,我们明白有耕耘才会有收获。学校开展的系列扶贫活动使我们更加了解我国扶贫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教育扶贫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勇于承担教育扶贫的责任,为贫困地区发展尽心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心。
回望来路,一脚泥泞,却在潮湿的土地上清晰地看到我们的每一步脚印,鲜明、踏实、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