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 漫 留 学 路 圆 梦 彼 尔 姆
在中俄友好关系稳定发展的大框架下,我校与俄罗斯彼尔姆国立大学有了新的合作,我有幸成为我校国家公派“优本项目”———赴彼尔姆国立大学交流学习的第一人。得知消息的我既激动又紧张,我知道,我将面对的是一片陌生的土地和一段崭新的人生历程。
初遇———温暖与感动同行我在办完一系列的出国手续后,去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搭乘东方航空公司的班机,经历了漫长的飞行后于2015年8月31日凌晨三点,到达彼尔姆鲍尔朔耶萨维诺机场。虽然身体是疲惫的,但内心的兴奋让我步伐轻快愉悦。早已等在机场的一位彼尔姆大学的老师和同行的司机叔叔将我送到寝室,他们安顿好一切才离去,这让初来乍到的我心里暖意阵阵。
彼尔姆是个适宜居住的城市,它是彼尔姆边疆区的首府,位于乌拉尔山西侧,平原地形开阔,除了冬季的两个月非常寒冷,春夏秋都很舒适,重要的是购买食品、生活用品十分便利;这里物价不高,城市交通也很便捷。总体来说,俄罗斯人民素质很高,人们总是很友好,只要你寻求帮助,人们几乎都是非常愿意伸以援手的。俄罗斯的男人很有绅士风度,当看到女生一个人拎着重物时总是会主动上前帮忙。在这里生活的久了,浮躁的心会静下来,心里总是感觉很温暖。
在彼尔姆国立大学,我和两位俄罗斯姑娘同住一个宿舍,和我同岁叫达妮尔,比我小的叫伊琳娜,她们虽然年龄不大,但却很是贤惠,朋友来寝室作客,弄上一桌烤肉配蔬菜、沙拉、汤和甜点对她们来说是小菜一碟。我们三个轮流负责打扫寝室,她们打扫得干净又细致,还常教我该如何整理东西来节省空间。和俄罗斯室友的交往过程中不仅使我学到许多生活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了我的口语表达能力。
除了我的俄罗斯室友,我还要感谢在彼尔姆的中国学长学姐们,他们有的是父母在俄罗斯做生意的常住民,有的是在彼尔姆大学读书的学生,是他们带我去银行换钱、去超市购物、去学校办手续,带我参观城市,告诉我哪里坐公交、怎么打出租。在秋高气爽的九月,我曾随几十个彼尔姆的中国留学生一起去了彼尔姆郊区希尔瓦河畔的森林小屋,那里绿树参天蔽日,空气清新,河水蔚蓝而静谧,风景如画,站在山上一眼望去,辽阔而壮美。木屋建在森林之中,旁边专门开辟出空地,提供铁架、炭火等工具供游人烤肉。傍晚,男生们烤肉,女生们打下手、做菜,夜晚在小屋里摆了满满一桌的菜,热热闹闹地挤在一起;他们大多年纪比我大,有的在彼尔姆生活好几年了,因我刚来,都对我很照顾。饭桌上气氛十分欢乐,我们吃着香喷喷的烤肉,喝着酒,玩着游戏,那是我来彼尔姆后第一次和这么多中国同学聚在一起。就这样,我认识了好多朋友,心情也开朗了许多。夜晚,在这样具有俄罗斯风情的木屋里安睡,暖气“嗡嗡嗡”烘着疲惫又意犹未尽的身体,夜幕下的森林只有簌簌风声相伴,没有一丝城市的喧嚣,等待人们的是香甜的美梦。
学途———勤学与思考并重一开始,我在国外的学习课程是一群中国留学生单独开班上课,全俄文的授课对于一直在国内学习课本知识的中国学生是不小的挑战,这里的老师讲课语速比国内外教要快得多,他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与国内不同,然而习惯于上课只是听讲、记笔记的我们很不适应,每当老师问“这一点你怎么看”的时候,就会有些中国学生胆怯地低着头不说话。我意识到,这样的沉默只会让课程的学习停滞不前,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我在每节课上都积极思考,总是第一个抢着回答问题,逐渐学会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不怕自己回答的不对,这里的课堂是很开放的,每一种思想都会被容纳,一个问题不会有单一的答案,重要的是每个人有自己独立的观点。
口语课的形式最为多样,看图说话、情景演绎等等,每堂课都有新的主题,老师还经常组织我们在户外活动中练习口语。在俄罗斯传统节日———谢肉节期间,老师带我们去了彼尔姆乡村,穿着传统服装的当地人向我们展示了最正宗的庆祝方式,他们载歌载舞,让我们体味到浓浓的节日氛围,不仅学习了语言,更切身体会了当地的民族文化,这比在课本上读关于谢肉节的文章更生动有趣,印象更深刻。我们还去了彼尔姆民俗艺术大市场,在那里看到了乌拉尔地区的传统手工业品———手工围巾、毛毡玩具、民族服饰……还尝到了各种口味的农家蜂蜜和看到了在唱歌跳舞的小孩子。参观之后,我们回到课堂,老师让我们化身“小记者”和“游客”,“游客”们负责讲述自己游览的内容并且展示自己买的东西,“小记者”们负责一一提问,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这不仅练习了口语还增长了见识,不同环境的模拟体验也提高了我们随机应变的能力。
我最喜欢的当属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文化两门课了,一直以来我都是从中文书本或国内课堂中了解它们。由于这两门课的课程容量大,老师上课的速度非常快,尤其是俄罗斯诗歌赏析和宗教方面的知识,对俄罗斯学生来说都很难,何况我们中国学生。我感觉到只是上课听一遍是不能理解透彻的,于是我把老师说的录下来,在课后整理笔记的时候再听几遍,难点也可以反复听,对于在国外学习的学生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
我的“噩梦”始于五月,我与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的大三学生一起上课,虽然只有“俄罗斯儿童文学研究”和“俄罗斯口头文学与神话学”两门课,但老师讲课的速度加快了几倍,每个星期会发几百页的电子俄文资料、几十张纸的作业题,每周六还有一次小测试。题目有文学概论、诗歌赏析、民间文学赏析等等,作业杜绝抄袭,老师能一眼看出你是否是独立完成作业的。我们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快速阅读大量资料,找出关键词,也可以从网上查阅各种分析资料来增强理解能力。那段时间是非常痛苦的日子,我每天看资料看到头昏眼花,而且资料都是晦涩难懂理论和拗口文字,不过同时这也让我体会到俄罗斯文学的广度与深度,我暗暗鼓励自己,想要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要靠勤奋、努力和耐心。
除俄语课程外,还有一门有意思的实践课———“汉语教学”。来这里学汉语的不仅有大学里的学生,还有医生、银行职员、商人,他们都是在学习工作之外抽出时间来学习汉语的。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用俄语编写的汉语课本,从拼音开始,由对话引入,有单词和词组,课后有练习。每堂课都是我们跟俄罗斯学生一对一的教学。第一堂课,外办的老师让我们给自己的学生起中文名字,话音刚落就炸开了锅,我们开玩笑地说:叫“爱国”,叫“建军”,叫“国庆”。我寻思半天,最后给我的俄罗斯男学生起名叫“思行”,我告诉他寓意是“三思而后行”,他明白意思后很开心。对于外国人学汉语遇到的第一道难关就是汉语拼音的四个声调,尤其是第二声和第三声他们总是读不清楚,我们费力纠正了半天,不久后他们又忘了,闹了不少笑话。
这次不一样的学习经历开拓了我的眼界,让我觉得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三点一线”,更多的是从实践中学习,从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很多以前记不下来的难词,因为不断地口语实践而熟能生巧、记忆更深。我也十分感谢彼尔姆大学的老师们对我们认真耐心的讲解,只要我有遇到不懂的地方问老师时,他们总是会详细地帮我解答问题并拓展更多的知识点,也会因为我的一个小问题,专门查阅图文资料来使我更加容易理解。
回首———收获与感恩常在这次留学经历对我而言更多的是自我精神世界的充实,我自认为是一个从小就十分独立的人,可这次出国让我对“独立”有了新的认识,那已经不再是能够一个人出门、一个人解决问题这样简单层面的意义了,它有了新的含义:打败孤独,从容面对。尤其是刚到陌生环境的适应期间,你什么人也不认识,什么事也不熟悉,那段时间你形单影只,走在异国他乡,面对的是一张张与自己不同的面孔,感到孤独是难免的。我深深地感谢我的两位俄罗斯室友和在彼尔姆的中国留学生,是他们的鼓励和支持帮助我克服这一难关,让我很快融入了新生活。
这次留学经历使我体会到学习要积极思考,拒绝投机取巧。在俄罗斯的课堂上,老师很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即使说的不对,但只要表达出来,老师都会给予鼓励。我们有时能看到中国留学生因论文抄袭而被外国大学开除的新闻,对于抄袭,外国学校的惩罚力度确实比我们大。在彼尔姆大学时,老师总爱给我们中国留学生出中俄文化对比之类的个人观点题,我们的神话学老师在给我们讲解了俄罗斯神话的动物形象之后,让我们写出中国神话故事里的十种动物形象和故事梗概,当时我觉得实在是太难写了,想着要不要向学姐“讨教讨教”,但是老师很严厉地说:“不允许抄袭,如果我发现你们抄袭别人的答案,将计零分重新考试!”这让我们只能乖乖地翻资料,独立完成论文。其实,我们应该感谢这些一丝不苟的老师,他们一早就斩断投机取巧的路,迫使我们去学习、去思考,让我们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通过抄袭来减轻工作量,养成“走捷径”的坏习惯。感谢这些老师的督促,让我一直秉持认真的态度,独立完成所有作业,这种经历给我最大的体会是:当静下心来分析题目,耐着性子读完资料,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就算写出的观点不那么完备,那也是自己努力的成果,它比一切通过抄袭获得的完美答案让你受益更多。
这次留学经历还教会我遇到事情要主动面对。让我真正感到自己成长的是:当遇到与预计情况不同的事情时,保持镇定,自己设法去解决。我一直是个胆小怕事的女孩,我总是会想让一切按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可事实总是不随我愿,因为任何预料不到的情况都可能出现,那时我总是很害怕,担心自己无法面对,担心自己处理不好。曾经看过一个故事,夜晚整个城市弥漫着大雾,街上的汽车行驶得很缓慢,当问到司机:“你是怎么在这样的天气里开车的?”司机会说:“我跟着前一辆车的后车灯走。”当你再问:“如果你是所有车队的第一辆车或者路上只有你一辆车怎么办?”司机却不知道怎么回答了。这很像我这一类人的写照,一直以来都是父母在前帮你解决问题、清扫障碍,或者有得力的朋友在外帮你把一切安排好,可在国外的时候,父母朋友已经爱莫能助,遇事只能靠自己。在俄罗斯,出租车不是招手即停,而是要打电话或者手机软件预定,有的司机还会打电话跟你确定地点,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有司机给我打电话的情形,司机根本不知道我是外国人,上来就用俄语跟我讲了一通话,我当时紧张得什么也没听懂,急得都快哭了,只知道说:“对不起,我不是俄罗斯人,我不知道在哪儿……”后来我自我反思,很多时候害怕反而会给自己造成消极影响,其实只要鼓起勇气、积极面对,许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现在回想起来,司机当时不过是想确认一下预定信息,问你在哪条路上这样简单的问题而已,只是自己因为害怕而放大了难度,导致理解失误。
留学期间,我多次拉上行李箱去各处旅行,在领略着俄罗斯的大好风光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在火车上、飞机上、路途中思考各种各样的人生问题。不管这一年的留学是甜是苦、是笑是泪,我都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珍贵回忆。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岔路口,一个人不可能同时过两种生活,也不可能重新选择人生道路。就算有人跟我说,在国内的大三会学到更多知识,就算这一年里我错过了和同学们相处的日子,我也不悔当初的选择,因为这次经历不仅在学习上,更在生活上给我带来切身的感悟,这于我而言是一堂弥足珍贵的成长体验课,是用多少金钱也换不来的。因此,每当有学弟学妹问我去国外留学一年值不值得时,我都会说:“任何事都是有得有失,跟随着自己的心走,但只要选择了,就要拼劲全力。既然选择了远方,不管路上是风雨兼程还是阳光晴好,你都要走下去!”
(作者是我校2013级俄语系学生,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公派去俄罗斯彼尔姆国立大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