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简”:先秦文献又一重大发现
本报讯(本报记者钱宝平吕昊闵似蓉)5月15日,安徽大学召开所藏战国竹简学术座谈会。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钱币博物馆等单位的国内一流古文字、出土文献、古代史研究专家,对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进行实物鉴定与学术座谈。他们一致认为:“安大简”是继“郭店简”、“上博简”和“清华简”之后,出土先秦珍稀文献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其学术价值巨大,堪称国之瑰宝。
“安大简”入藏于2015年1月,经清洗整理,共有1167个编号。竹简总体状况良好,字迹清晰。北京大学文物鉴定中心的碳14检测认定,竹简年代约在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50年之间,属战国早中期。内容涉及经学、史学、哲学、文学和语言文字学等领域,具体包括《诗经》、孔子语录和儒家著作、楚史、楚辞以及相术等方面的作品。其中多数文献都沉埋已久,未能流传于世,这批竹简的发现,为古代经学史、思想史、楚史、文学史和语言文字研究提供了新的宝贵资料。
中国文字学会会长、安徽大学教授黄德宽说,这批竹简中记载《诗经》内容的有100多支,存诗为“国风”部分的作品60篇,“安大简”《诗经》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时代最早、存诗最多的先秦文本,将会对《诗经》研究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有关楚史的竹简不仅数量较大,而且简文内容丰富、系统,所记载的重要史实有些可与传世文献互证,有些可补历史记载的缺失。多篇儒家佚文、楚辞佚篇的发现为先秦思想史、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珍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