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

    儿时的许多记忆随着时间推移、年龄增长往往都逐渐淡忘了,但唯有对新年的记忆却是会乐此不疲地提起,特别是在过年的这段日子里。“嗨,还是以前过年好!”——总会有人不经意间这样说。

    关于过年,记得最清的要数父亲教我们的童谣了: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嘎嘎;二十九,去灌酒;三十儿,捏鼻儿;初一儿,供祭儿。

    记得那时候也就是七八岁的光景,一到过年,我们小孩子满大街地串,嘴里唱着童谣,奶声奶气的,数来宝一样,还摇头晃脑,像个教书的先生。再不时地点个炮扔出去,心里真像灌了蜜一样甜。有时候后面还会跟上几个小叫花子,向我们索要炮仗,这时便会有调皮的孩子向他们身上扔几个“炸雷子”,把他们一个个吓得屁滚尿流,捂着耳朵窜了,身后留下了我们几个淘气鬼的得意洋洋的笑声。

    其实,女孩喜花,男孩乐炮,要说放炮对于男孩子来说,那可是新年里的头等大事,骨子里贪好。记得小时候父亲特别严厉,我在过年时常常不敢问他要炮,而是偷偷给二哥提出来,要是二哥能满足我的要求,我能高兴得蹦起来。“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在年三十那晚——那时还没有春晚——老早就睡不着了,因为到处都是“砰砰啪啪”的炮声。起!起来放!母亲起来下饺子,我起来准备放炮,这边饺子下锅,这边一定要把一盘炮炸响。“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基本上是新年放的第一盘炮,也许是图个来年吉利。

    白天里,男孩子也会把一盘盘“小豆渣”解开,一个个装进裤兜里,到村子里去溜达着放,女孩儿们喜欢又好奇,但胆儿小,所以一般都是尾着我们。放炮的时候,往往都是男孩在一旁把炮仗点着,看炮捻儿着得差不多了再适时扔出去,女孩儿则躲得远远的捂起耳朵,甚至还闭上眼,如果炮没响,她们才敢好奇地睁开眼看看——不过这时候绝不敢立即就去摸那“哑”炮的,否则的话,稍有不慎被炸伤者也并不鲜见。

    男孩淘气,往往还变着戏法儿地放:插到酒瓶口上放、插在雪堆里放,甚至有的还突发奇想,把炮仗放进厕所里……当然,安全第一,文明为要,有些孩子就是由于没注意到这些,所以乐极悲生,以致于在新年里挂了彩。

    还有就是过年时,一定要小心翼翼,不能多说话,记得小时候我总爱多嘴,常常在过年的时候被母亲骂,母亲说小孩子不能快嘴拨棱舌的,如果说不当的话,就会把一年的好运道给说没了。

    此外,有些事儿也是万万不能做的:年初一这天不能吃蒜,说这样的话一年就要“算”着过了;不能喝糊涂(稀饭),这样一年就会过得糊里糊涂的;不能豁洗脸水洗脚水以及倒垃圾,这样就会把一年的财运给倒没了……

    当然,最有趣的还得是过年期间包“钱”饺子的事。也就是在饺子里包个铜钱,据说谁吃到了就有福气。记得小时候外婆是跟着我们家过的,不知什么缘故,每次过年时包的“钱”饺子都是被我吃到,外婆高兴得合不拢嘴,说我有福气,长大了一定能中状元。后来我和母亲串通一气,偷偷想出了个办法,在包饺子时,把那个带钱的饺子暗地里做了个记号,然后盛饭时再故意偷偷把它盛进外婆的碗里,这样,每次吃到“钱”饺子的就不再是我而是外婆了。之后,我们全家便都恭贺外婆吃到了最珍贵的“钱”饺子,一定是我们家最有福气的人了,定会“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果不其然,外婆活到了75岁,在过去那个年代,也算是大寿星了。

    外婆去世后有一年,我们又包饺子呢,聊到了这个话题,母亲问我,你知道小时候为什么每次吃到“钱”饺子的总是你吗?我摇了摇头。母亲说,那是由于外婆偏心,每次都偷偷做了记号,故意要你吃到的。我听了立刻变得泪流满面,原来外婆想把好运气让给我,让我长大了好中“状元”,而我却想要给她,好让她心宽体健、福寿绵长,我的眼泪再度流了出来……

    现在我早已中了“状元”,而外婆走了,没有等到那一天(我在家里是老生子,外婆去世时才十几岁),所以在遗憾的同时,我就特别留恋过去的年,留恋那和外婆一起互想谦让“钱”饺子的美好时光。

今天是元宵节了,俗话说“十五扁,十六圆”,也就是说元宵节这天是要吃饺子的,而正月十六才吃汤圆呢。“饕餮世间味,最是此物鲜”,今天我一定要包个大大的“钱”饺子,给天上的外婆吃,并对她说:“外婆,孙子没有辜负您——我已经中‘状元’啦!”

    我真想回到儿时的年,那时新年里会有一大箩筐的趣事,更重要的,是能吃上外婆由于偏心而专门要我吃到的“钱”饺子。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