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放烟花爆竹是不是陋习?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传统习俗之一,但是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是否该燃放烟花爆竹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的人认为,燃放烟花爆竹不仅污染空气而且对人身安全产生威胁,有的人却认为传统习俗彰显民族特色,燃放烟花爆竹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应该被禁止。
  有人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是“陋习”。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粉尘等,污染空气,被人体吸入后易损害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噪音污染,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产活动。燃放烟花爆竹还易引起火灾,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今年的年三十,在贵州省黔东南凯里市三穗县雪洞镇吴佩林家,放鞭炮给一家人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他们家年仅六岁的小儿子,因为放鞭炮左手被严重炸伤了。南宁市宾阳县的思陇镇中。一名11岁的初中男孩也因燃放鞭炮,意外将手指炸断。
    像春节这种大型传统节日,有数万的消防官兵依然奋斗在救灾现场,无法回家与亲人团圆;有数万的安保人员依然巡逻在各个角落,排查安全隐患;有数万的医护人员依然穿着白衣守护着病患;有数万环卫工人依然在光影交错的街道上清扫鞭炮废弃物。
   有人认为燃放烟花爆竹不是“陋习”。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刘铁梁认为,燃放鞭炮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意义重大,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疏导使人们享受民俗乐趣”。不单单是春节,一切与祝福、庆贺、祭祀祭祖有关的节日,如元宵节、清明节等,都缺少不了放鞭炮作为开场白。这不仅仅为了渲染一种或欢乐或沉重的气氛,更重要的是一场严肃的仪式。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仪式一旦缺失,便会影响节日进行的正常流程,使传统节日的特殊性减弱,大大影响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扬。1995年,浏阳市被国家授予“中国烟花之乡”荣誉称号;2002年成立国际烟花协会(IFA),总部常设浏阳;2006年5月20日,浏阳花炮的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经中国日用杂品流通协会批准,江西省上栗县被授予“中国烟花爆竹之乡”称号;这都有利于对烟花爆竹特色文化遗产的保护。
   另外,对生产制造节假日所燃放的烟花爆竹的厂家进行严格筛选,提高生产标准以提高产品质量,保证烟花爆竹的安全性能,防止火灾等事故的发生。消费者按照说明书所示和注意事项合理进行使用,也能有效减少意外伤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无论是支持还是否定燃放烟花爆竹,安全都是一切问题的前提,维护中华传统文化也是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据齐鲁网讯,按照《青岛市禁止制作和限制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在允许燃放烟花爆竹场所以外的区域,只有6天可以燃放烟花爆竹,其他时间禁止燃放,有条件放宽燃放限制。加大巡查管控力度,有效控制了燃放的危害,也保证了节日特色的传承,不失为处理烟花爆竹燃放问题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