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别叫 “饿了么”

近日,我校发布了一项关于校园内禁外卖的通告。消息一发出,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支持,但也遭到了少部分学生的“吐槽”:学生点外卖本身就是个人自由,学校未免涉足过多?
禁令看似很不人道,但当我们细细想来,自有它的道理和益处。首先,这对构筑校园风貌起到极好的
作用,推动我们的文明校园建设。试回想,在这项规定出台前,外卖小哥的电动车在校园生活区内络绎不绝地穿行,噪音和穿行的车速让原本有序的校园失去了往日宁静,影响生活区环境和学生安全。尤其在吃饭期间的送餐高峰期,放学时生活区通道本就十分拥挤,而外卖电动车在校园道路上擦碰行人的现象也不少见,更是严重威胁校园安全。
其次,外来人员鱼龙混杂,身份难以检查。送餐人员进进出出甚至随意进入宿舍楼间,并不方便学校管理,多少存在着安全隐患。外卖的初衷是便利快捷和多样选择,而如今却成了许多学生懒惰的工具。且先不说外卖食品卫生安全是否得到保证,就从学生生活习惯养成来看,外卖进校必定会让部分学生养成“饭来张口”的依赖心理。在“宅”文化盛行的今天,很多学生就喜欢“死宅”在宿舍里甚至是瘫在床上上网、玩游戏,在他们看来去食堂排队吃饭甚至就是一种时间的浪费。送餐现象实际上就反映出在校大学生滋生的懒惰思想,助长了这些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在没课的时候,学生仅靠外卖就直接过上了足不出户的“宅”生活。
再者,叫外卖到宿舍,必然导致宿舍里留下一定的剩饭汤汁和餐盒,而大多数人往往不会及时丢弃。这些由外卖而产生的垃圾囤积不久之后就会腐败变质,不仅在宿舍内产生异味,而且还会滋生大量细菌,对宿舍的环境和学生的健康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对宿舍清洁更是造成额外的压力。许多外卖广告语这样说:“足不出户,享受百家美食”、“悠闲乐享美好生活,快乐传递鲜美味道”、“坐享其成,不必久等”,看似十分贴心,然而久而久之,让充满青春活力的学子成为死“宅”一族。这样看来,不正显得极其讽刺吗?外卖送餐的便利和多样性真的会带来“美好生活”吗?
叫外卖的享受是短暂的,危害却是长久并深远的。长此以往,这种惰性便难以根除,并逐步扩散到学习、生活里,让心智像坏苹果一样慢慢腐烂。这样的生活习惯是不应该体现在大学生身上的,因此也正需要学校以相关规定等进行必要引导。学校的这项禁令,在某个方面上看可以说是克服我们惰性的一种强制性手段,着实减轻了学生对外卖的依赖性。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有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宅”在宿舍叫外卖,体现出的是懒,是散漫。大学丰盈四年,切忌让这些陋习扎了根。面对这样的禁令,我们先别急着质疑,不妨细数这些外卖“罪行”,想想其造成的不良恶果,想想校方引导学生树立良好风貌、创建文明校园的良苦用心!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走下网络,走向操场,走向食堂,饿了,别叫“饿了么”!
(本报记者 黄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