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展现师德师风 科研创新牢记社会担当
———记“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水利与环境学院左其亭教授水资源与水环境教师团队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我校水利与环境学院左其亭教授和他的水资源与水环境教师团队入选其中。
水资源与水环境教师团队,是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中创建的“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也是学校多年来在师德师风、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团队建设方面实践创新的结晶。立足于水资源与水环境前沿科学问题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需求,这支队伍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黄大年式的优秀教师。
团队为家 厚积薄发铸辉煌“以前的工作设施都在北校区保留着,虽然很旧,但一看到它们,我们就会想起这是我们的开始,就更加珍惜现在的条件。”左其亭教授说道。万事开头难,团队创始时,仅有四名教师。2000年,左其亭博士毕业,几乎没有从事过相关项目,是一个十足的“新兵蛋子”,学院没有水资源学科和本科专业,基础条件也非常有限。但困难并没有难倒团队,在水利与环境学院院长、团队先锋吴泽宁教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形成了蓬勃的发展势头,吸引了大批青年学者,最终形成了如今20余人的大团队。
十几年的努力,团队成效显著,先后建立了水资源与水利经济研究所、水科学研究中心、水环境综合调控基础与新兴学科平台、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等科研平台。
“我们团队有着超强的凝聚力与责任心,所以从不担心老师们因出国交流而离开团队。”左其亭表示,进行相互交流学习是提高团队科研水平的重要方式,所以团队内每年都会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出国交流学习,而这更加快了团队的发展速度。
刻苦钻研 科技成果惠人民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团队面向国际学术前沿,积极探索,在人水和谐、水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多年来,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专题25项,横向课题200余项,经费累计6000余万元,出版专著25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得奖励13项。
“科研工作者是祖国和人民的子弟兵!”这是左其亭团队所坚守的理念。就在2018年寒假开学前,左其亭来到陕西宝鸡峡灌区与云南陆良县,深入基层去调研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同时通过承担基层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开展讲座、建立水利QQ群的方式向基层农民讲解水知识,传播水科学。
多年来,团队一直与水利部、环保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省水利厅、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等多家单位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团队也一直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坚持技术开发与应用推广,将新技术应用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经济等学科领域,解决学科发展和应用中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为国家和区域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教书育人 教授勇当排头兵“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教书育人方面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每一位老师的努力。”左其亭说。的确,不论是青年教师还是教授,都将教学任务放在第一位。目前,水资源与水环境教师团队已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0余项,拥有国家和省级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双语课程1门,校级MOOC课程2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左教授课堂气氛活跃,时不时会来一个冷笑话,但对于学术,他眼中容不得学术造假,即使是没有标注引用来源,他也会批评我们。”2017级研究生李东林说道。团队负责人左其亭教授是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工作在教学一线,主讲多门本科生课程,并主持10余项国家级课题,科研教学任务十分繁重。但仍积极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团队中的胡彩虹教授在学校活动中不慎骨折,为了不耽误学生课程,坚持拄拐为学生上课。管新建、马细霞、窦明、王慧亮、陶洁等老师组成的工作团队承担着历时一年的本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为了不影响日常教学工作,他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利用周末进行调研和材料撰写。
近年来,团队教师培养硕士研究生152人、博士研究生15人,指导学生科研立项、创新创业项目32人次。与此同时,团队教师也获得了“全国水利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带头人”“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
凝聚力始终是团队发展的不竭动力,求是担当、互帮互助、尽职尽责、砥砺奋进是团队始终不变的信念。左教授指出,团队下一步将从城市防洪、水环境治理、“一带一路”水资源治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继续科研创新,服务社会。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