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软推动”比“硬措施”更有效




近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上午7:40~9:40对学生实行“封寝制度”以减少学生逃课、睡懒觉等现象。与此类似,部分高校的“限电”“查课”制度也相继登场。但无论是“封寝”还是“查课”,都是学校对学生念起思想上的“紧箍咒”,实行硬性管理措施的体现。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加强学风建设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根本。现阶段,学校实行严格的管理措施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固然有效,但切实有效的学风建设应该是多方面的,硬性的管理措施只是改善学风的外在推动力,学风建设还是离不开学校各方面“软推动”的内在建设。

区别于硬性管理制度,“软推动”更着重于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认可度和自主性以此改善不良的学习风气。而这种“软推动”具体就体现在学校通过自身的内涵建设、教师的身体力行和学生耳濡目染的思想改观上。学校的内涵建设是营造良好校园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因素。就此而言,学校应加强引导作用,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自觉,让学生在学校的内涵建设中感到人文精神的魅力。这样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让学生实现精神思想的跨越,尽可能地转变现阶段的不良学风。

此外,作为“软推动”中重要力量,教师对于改善现阶段的不良学风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实事求是,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与示范作用。而改变传统模式、打破思维定式,注重挖掘课堂的趣味性,形成与时俱进、教学严谨的教风也是教师队伍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探索性的明智之举。

学风建设的本质目的就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大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实现自身的思想改观也是学校的本职工作。部分盲目无措的大学生也应该趁着学风建设的东风,在学校所提供的优良环境中端正学习态度、扭转不良的学习风气,为以后学术研究和就业夯实基础。

在中学我们就学过要内因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将此放在高校的学风建设上,不难发现作为内因的“软推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上更为切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