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诗意之途, 与灵魂共舞

——记文化传媒学院王倩教授

“我们可以不做诗人,但生活要有诗意,”又是一堂韵味无穷的基础写作课,王倩老师手持激光笔,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向同 学们娓娓道来写作上 的 那 些 事 儿。“初见王倩老师时,觉得她是个端庄、老师;接 触后,得是和蔼亲、风 趣师;深解 老 师她 是 个 睿 智、性格开朗、浑身充满着 知性美的人。”这是很多学生对王倩老师的一致评价,那么不了解的人肯定要问了:王倩老师究竟是何许人也?且让我们慢慢道来。

十年一个台阶,向着更好的自己奋斗

王倩是我校文化传媒学院的一位老师,她主要从事语文课程建设与教学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王倩老师在教学教研上成绩斐然:近年来,王倩老师在 CN 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 3 项,出版专著两部、诗集一部,曾连续两次获得黄淮学院教学大奖赛特等奖,还获得过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黄淮学院教学名师、黄淮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带头人等荣誉称号。王倩老师在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深受学生欢迎,在学生评教中,她的课程满意率均在 96%以上。

1989 年,王倩老师毕业于河南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为了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王倩老师于 1999 年继续攻读华中师范大学的语文教育硕士。2008 年王倩老师被评为正教授,这时她已取得教师生涯中的最高职称。站在工作生涯的山顶上,王倩老师本可以安心教学,但她却未曾停止前进的脚步,又选择了继续攀登学历高峰。她说:“不希望自己那么早就 ‘退休’,人应该不断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新变化。”伴着人生旅途上的不懈奋斗,王倩老师于 2009 年考取华中科技大学文学博士。王倩老师在不停攀登着学业高峰,不断成就着更优秀的自己。正如王倩老师所说的那样:“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不断充电,不断提升。”

《礼记 · 学记》 中讲道:“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王倩老师便是这段话的生动写照。在教与学的两方面,她和学生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曹雪芹曾这样评价自己所写的《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而王倩老师同样用这几个不断奋斗的十年向我们证明了人生的意义:虽然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是永不停歇的奋斗来扩展生命的广度。

执鞭三尺讲台,与学生们共享芳华

王倩老师教过的许多学生说道:“王倩老师的写作课是最有趣的课程之一。”王倩老师的课堂语言字字珠玑,甚至有许多外系的同学都慕名旁听。采访王倩老师时,我们曾问道:“是什么原因让您的课程如此受同学们喜爱呢?”王倩老师笑着说:“能够得到同学们的赞扬,对我而言也是一种肯定和鼓励,我今后也会更加努力去上好每一节课。至于说为什么我的课堂受学生喜爱,我想可能就是因为我在课堂上喜欢和同学们随性的交流以及互动吧。学生不是一只只等待老师填充的口袋,而是一颗颗需要点燃的火种。”王倩老师表示,现在国内很多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往往只是“小语文”教育,老师通常将学生们“禁锢”在一个小小的教室里,而学生们也习惯于这种“禁锢”,却对生活缺乏观察,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就难免会索然无味。因此,在王倩老师的课堂上,禁锢与死板没有太多的存活之地。她曾在草长莺飞的早春时节,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于草地上席地而坐,感受春天的懵懂气息;又曾在细雨蒙蒙的深秋时节,邀请学生走近树木,在落叶中缓缓而行,感受秋天的浓墨重彩。

在王倩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经常感受到的是一种和谐、包容、共生的氛围。1932 年 12 月 2 日,梅贻琦在就职清华大学校长的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这句话,放在今日王倩老师的课堂上也同样适用。每一次的写作课,王倩老师都精心准备,教学楼前一棵棵挺拔的梧桐树,“四季园”里一枝枝盛开的樱花,校园小道里三五成群的学子们,都会成为她的讲课素材。她在用心地去观察生活,去感受生活,与学生们一起享青春芳华。

寻觅静美时空,以诗心凝聚字句

什么是写作?怎样去写好作品?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但在这个科技愈加发达的时代,大多数人都不注重自己的写作能力,在真正需要动脑写作的时候,只需手指在网络上轻轻点击搜寻,便会有无数的范本出现。然而,真正的写作绝非如此。王倩老师认为:“写作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同时也有锻炼自己、提升气质的作用。现在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写作,但却并不知道怎么写作。逻辑上的混乱和语言上的错误,使得一篇本该优秀的作品最后贻笑大方。归根结底,还是缺少了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缺少了一颗诗意的心。”就如著名诗人余光中所说,我们可以不是诗人,但我们一定要过一个有诗意的人生。写作,不只是文字的挥洒和笔触上的跳跃,更重要的应该是对诗意的发现与挖掘。

写作本来就是一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事情,就如林则徐所言:“青山不默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城市里的钢筋水泥森林,让许多人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诗意。“任何东西我们都可以把它拿来诗意化,这正是生活的诗意带给我们的体现。”王倩老师这样说道。在王倩老师的人生历程里,她尽力将自己的所见所想,都用灵动的文字进行了诗意表达。她笔下的素材,或许是一只误入考场的孤独飞蛾,或许是冬日那纷纷扬扬的大雪,又或许是那历经千年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是王倩老师那颗醇厚饱满的诗心,才孕育出了一片片诗意空间。

行走山水之间,沉淀灵魂的香气

“做一个灵魂充满馨香的女子”这是王倩老师对自己的期许。课堂上的王倩老师也总提到,希望自己能够像杨绛先生那样,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课堂下的王倩老师练习瑜伽,修炼身心;外出旅行,行万里路。她在生活中不断让自己的灵魂变丰满,不断尝试未知的事物,沉淀内心,尽享魂灵深处的抹抹馨香。

总有人羡慕别人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的的生活。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总是因为缺乏决心,而迈不开腿。翻阅着王倩老师的网络空间相册集,我们不仅生出艳羡之情:王倩老师不仅在工作上认真负责,生活更是充满诗情画意。她在受访时还说:“阅读是身体的旅行,旅行是心灵的阅读。虽然平时的工作也很忙,可是我愿意拿出时间去旅行,去外面走一走,我的很多工资都送给了铁道部。”祖国大好河山的历史名胜、山河风光都在她的笔尖上一一绽放:一首 《梦长安》 写尽了悠悠千年的长安风韵,一首 《成就》 道出了悠然生活的丝丝惬意,一首 《寻觅》 点燃了不断行走的满腔激情,这大概就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模样吧。

王倩老师说:“在任何时候,一个人都要有上进心,学习和奋斗永无止境。”就像路遥在 《平凡的世界》 中写道的那样:“只有永不遏制的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也是壮丽地凋谢!”鲸鱼与海浪的共舞是自然之美的召唤,小草与劲风的共舞是生命之力的震撼,思想与灵魂的共舞是人生之心的修行。

奋斗不息,灵魂不朽,以奋斗为名,与灵魂共舞。愿每个人的生活都能如王倩老师般富有诗意,愿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灵魂充满馨香的人。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