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奇招百出,你接得住吗?

选修课奇招百出,你接得住吗?

学生记者:刘星技 朱家睿

近日,据媒体报道,南京农业大学体育部开设必修课“运动减脂课”,这门课只对体重超标的同学敞开,在每次90分钟的课程中,学生们要做慢跑、快走等有氧运动,并辅助以仰卧起坐、曲臂支撑、平板支撑等力量性的运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调节,拿多少学分则要看减掉多少肉。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则把在中国非常流行的“三国杀”游戏列为选修课。当然,他们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玩这种游戏,也不会仅仅以游戏胜负来判定学习成绩。该课程的最大特色是将中国历史知识与现代流行文化相结合,通过流行游戏更好掌握这些知识。按设计,这门选修课共持续14周,课程将主要教授三国时期的有关历史,并把这段历史与中国当下的流行文化联系起来,通过书籍、表演、电影以及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这段历史。此类新闻报道在国内外已屡见不鲜,中山大学的《哈利.波特与遗传学》、韩国的“棺材学院”、美国的僵尸研究、星际争霸课程、英国的灵学、性感高跟鞋课程等,都被网友列入“奇葩”选修课程之列。但经过了解,这些“奇葩”课程往往都是各大院校最热门且最难选上的。

从这一现象中不难看出学生对新课堂内容、新教学模式的需求日趋强烈,而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吸引力则日益下降,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现代大学生接触、了解外界信息的渠道更为多元化,不再拘泥于课本、书籍,图片、影像等在信息的交互传递上越发占据主导地位。传统教学模式以书为知识载体,教授内容严格遵循书本所划范围,由老师这一课堂主体将课本所给的公式、定理向学生强行灌输,学生缺少主动思考这一环节,没有交流探讨,更没有思维发散的过程,只能被动接受。这使学生对于死板生硬的教学内容以及单方面讲解的教学模式深感枯燥乏味,课堂积极性不高,甚至以玩手机、睡觉、聊天等一系列消极方式来消磨时间。另外,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与学生间缺乏交流,对学生能力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综合考量,做不到因材施教,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所在。传统教学理念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一形式下,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教学模式的短板,探求新型教学理念的优越之处,将二者有机结合,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社会,网络媒体发展迅速,娱乐方式层出不穷,知识、技能的载体也日趋多样化,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避免学生因对课程缺乏兴趣而在上课时间沉迷于手机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一味追求“奇葩”内容以迎合学生的猎奇心理,更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就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在这一模式下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在课前可以通过看视频讲座、阅读书籍、网上搜索等渠道查阅需要的材料,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完成自主学习。在上课期间,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发表个人意见,互相学习。课后可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总结所学内容,并进行进一步的拓展,最终以演讲或PPT等多种方式进行汇报、交流。而教师也不再占用全部课堂的时间用来讲授信息,更多的时间是以指导者的身份与每个人进行交流,通过学生的表现找出其薄弱所在,对其进行专项指导,同时也可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优势,引导学生更深一步的发展。教师以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让其通过实践获得更为真实具体的技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非独裁者。

在新型教育模式下,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他们不仅对于知识有了更好的理解,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强化了沟通、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老师也在这一模式下提高了专业素质水平,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结合,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能更快速有效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