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园林文化带向世界
访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铜牌获得者孙伟、汪仕洋
从市选拔赛、省选拔赛到全国选拔赛、国际交流赛,他们一直追逐自己心中的梦想;从爱沙尼亚、芬兰、奥地利到阿联酋阿布扎比,他们越战越勇,团结协作共同创造了辉煌;从普通的在校大学生到现在小有名气的校园风云人物,他们还是一副谦虚温和的模样。他们就是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铜牌获得者、我校14级园林专业学生孙伟、汪仕洋。
“最佳的互补兄弟组合”
在同学汪超眼中,孙伟是一个很稳重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不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做事都很有分寸,就算有突发事件也从不慌乱,和别人相处总能很细心,善于照顾他人的感受,给你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而汪仕洋更大胆、想象力丰富一些。
孙伟和汪仕洋二人,可谓战场上的兄弟, 这一路走来,他们的默契和感情也在逐渐提高。汪仕洋表示“我和孙伟也算是异姓兄弟了,我们是最佳的互补兄弟组合。”
汪仕洋和孙伟,既是同班同学,又是同宿舍同学,集训时同吃同住,很有默契。“现在交流基本用眼神了。”汪仕洋说。两个人长时间搭档,能力互补更多一些。汪仕洋的优势在于客观分上,即用尺子丈量墙体的长宽高,他能够精确到毫米之内,对数字和铺装平整度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度。“基本我手一摸墙体,就能感觉出平整不平整。”做事情比较快的汪仕洋,也是教练和同学们公认的“有魄力、胆子大”,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每当拿到设计图纸,汪仕洋就会想出来很多方案来实施,他大胆的想法也为比赛增色不少。
而不同于汪仕洋,孙伟在拿到图纸之后,会经常去想可行性。孙伟在比赛中主攻砌墙。在教练眼中,孙伟遇事更冷静,考虑问题非常仔细,适合脑力工作。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孙伟沉着冷静的态度,往往让大家刮目相看。
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孙伟和汪仕洋分工明确。孙伟负责擅长的切割和砌筑,汪仕洋则负责擅长的木作和路面铺装。在相处中他们不断磨合彼此的性格,他们也曾在比赛中有过分歧和争吵,但都和谐解决了,并没有因此影响到他们之间的友情和水平的发挥。
在生活中,孙伟热爱跑酷,喜欢这种挑战新鲜事物的紧张和刺激的感觉。作为一个跑酷运动员,他可以一跃3米的高墙,在1米高的位置进行后空翻。这样的技术,对体力要求很高,所以他能够在工地上待一整天。“虽然我不是专业的,但是如果比赛的时候能够真让我们用跑酷来翻越障碍,那真的能节省不少时间呢!”孙伟笑着说。
汪仕洋身材健硕,从上小学起就喜欢篮球;作为生命环境科学学院篮球队的队长,他总能在关键时刻投出“压哨球”。暑假打工时,每天要爬上20米高的铁杆,安装路灯。
“其实,我们虽然做的是和泥土打交道的工作,但我们的内心却是最潮流的。这项工作需要胆大心细,需要耐心,并不是一味地搬砖砌墙。”
“一路走来,十分不易”
白岩松曾说:“人们声称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是那么幸福。”这句话深刻地映照了孙伟和汪仕洋从参加培训到取得荣誉的这段日子。
在2016年3月到2017年10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每日周而复始的训练是他们的生活常态。每天要反复地砌筑、铺装、木作等。除此之外,每天还要进行体能训练,“最快乐的事就是能看着自己的身体一天天变得强壮起来,这是之前没有想过的,算是意外的收获。”汪仕洋说。孙伟则感叹:“大家只看到我们赢得奖牌,手捧鲜花回到学校,却不知道光鲜亮丽的背后有多少别人看不到的努力。我们经历了一年零七个月的刻苦训练,除了晨跑和晚上的体能测试,在其他参赛人员出去放松的时候,我们两个依然在操场进行施工训练。”正如中国代表队园艺项目专家组组长、我校教师赵昌恒所说:“历经市选拔赛、省选拔赛、全国选拔赛的重重选拔,我校的孙伟、汪仕洋同学最终胜出,代表中国队参赛。他们在集训基地封闭集训,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克服重重困难,苦练技能,同时还要辗转爱沙尼亚、芬兰、奥地利等国参加国际交流赛、对抗赛,在实战中增添了决胜千里的勇气和胆识,一路走来,十分不易。”
“最难忘的事是暑假在这边训练的时候,每天一进训练大棚,还没干活就一身汗了。”汪仕洋回忆训练的时候笑着说,“但是我们还是顶着四十多度的高温训练着,每天休息的时候就比谁的汗流得多。”他坦言,自己现在想想那真是一段“艰苦岁月”。“我和孙伟就那样苦中作乐,时间一天一天也就过去了。”
比赛是残酷的。看到许多在一起训练的对手被淘汰时,他们也曾动摇过继续走下去的决心。在取得省赛第三名、国赛第二名之后,他们都曾萌生过放弃的想法,觉得获得的成绩已经足够好了,不如见好就收。但是,一时胆怯的想法并没有止住他们前进的脚步。孙伟坦言道,这一路走来的每一步都很不容易,代表国家去参加世界比赛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梦想,而此刻梦想似乎就在眼前,如果就此止步,以后大概会遗憾一辈子,只要有一丝的希望我们都不能放弃。从那次之后,他们冷静地分析他们自己的优势和短板,从而不断为之努力,并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学会了自己去解决问题”
一路走来,兄弟二人最大的收获便是:在学校学到的是理论,比赛是将书本上的理论放到了实践中。遇事方面,两个人从最开始的愣头青,变成了如今的老司机,遇事更加冷静了。“之前遇到事情,我总是一味找别人,总爱着急。现在,我学会了自己去解决问题。”汪仕洋告诉记者,除了心态方面有了调整,他俩的英语水平也有很大提升。
去国外交流和比赛的过程中,他们也体会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感受了与国内不同的审美方式。在国外的日子里,尽管他们见识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但总觉得不如自己的国家好。心里涌着一股劲,想着一定要为国争光。功夫不负有心人,孙伟、汪仕洋在高手如林的23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勇夺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铜牌。这是他们代表国家首次出征该项目,也实现了我省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奖牌“零”的突破,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学校赢得了荣耀。
兄弟二人对比赛过程记忆清晰。比赛要求在22小时内做出四个花园。第一天,他们在6小时15分钟内初步做出了一个沙漠中的花园,营造出只有沙漠、一个火炉和稀疏的几棵植物的感觉;第二天他们用时6小时15分钟,对花园进行升级,加上挡土墙、台阶,植物也略微增加了一点;第三天用时6小时57分钟,建造阿联酋国家花园,增加了铺装和大量植物;第四天用时3小时15分钟,主要做木椅子,组装木屏风,种植物,表现出回归自然的感觉。比赛过程中,他们出现过一次小失误,定位稍有偏差,但最后及时进行了修正。
“拿着手里的奖牌,心中感慨万千,这奖牌的背后承载了很多人的努力,分量很重。非常感谢我的教练,我的家人,我的搭档,感谢他们在背后给予我的支持与鼓励。特别感谢学校对我和汪仕洋的重视,给我们调休课,给予我们充分的时间。”孙伟开心的说道。作为孙伟的比赛搭档,汪仕洋也十分兴奋。“得知自己获奖的那一刻,内心五味杂陈,心里充满了激动与意外,就想着自己一年多的努力没有白费,也能为国争光了。梦想的这一天终于来临了。”
回国后,他们与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手一起在北京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接见。能够受到总理的接见,孙伟和汪仕洋倍感自豪,“从总理下车开始掌声雷鸣,一直到总理和前排代表握手后坐下来掌声才停止。太震撼了。”回忆见到总理的那一刻,孙伟和汪仕洋依然激动不已。
由于在世界技能大赛上的杰出表现,孙伟和汪仕洋被授予“安徽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受到了黄山市和安徽省的嘉奖,很多用人单位都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孙伟和汪仕洋表示, 一时的成功并不能代表什么,他们会乘风破浪,继续走园林研究的道路。他们坦言,与金牌、银牌得主相比,他们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在主观审美方面,他们希望通过未来的实践锻炼不断将差距缩小。未来他们希望能将中国的园林文化带向世界,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古典园林。
谈及他们的获奖感言,汪仕洋深有感触地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不要害怕失败,要用于尝试。”对于未来打算,汪仕洋表示,先找一个大园林公司实习,学习经验,再找一个好的单位走好下一步。
“我相信我和汪仕洋绝不会止步于此,我们会把在比赛中学到的技能运用到生活中来,并为之不断努力,我会把这次经历当作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孙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