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歌声,唱醉了这座城!
——专访我校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教师王艳
![](http://upfile.cuepa.cn/data/image/2019/03/14/20190314160503_759765.jpg)
2018 年 4 月的一天,当洛阳人还沉浸在第 36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浓厚氛围里时,一首原创歌曲 MV《牡丹赋》惊艳了洛阳人的朋友圈。歌曲旋律优美、音韵悠长,作词精美、气势恢宏,音色婉转间将牡丹的雍容华贵表现的淋漓尽致,仿佛一朵朵牡丹花就盛开在眼前。
看过 MV,记者惊喜地发现,演唱者是我校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青年教师王艳。于是,记者辗转联系上了王艳老师……
王艳,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教师,副教授,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洛阳市青年音乐家协会理事,洛阳声乐协会理事。从教近二十年以来,发表音乐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参与省部级、地厅级项目15项。辅导学生多次参加河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河南省科技文化艺术节,获民族、美声、通俗各类唱法多个奖项。2017年辅导的女声表演唱河洛大鼓《情系洛神》荣获河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金奖。2018年,担任中国新歌声洛阳赛区评委,被聘为学员指导老师,并受河南省赛区组委会邀请担任省赛的评委。
缘起在开元校区杏坛路尽头的琴房,记者见到了王艳老师。
王老师这不就是武则天的原型么?记者脱口而出:
“王老师,感觉您和武则天好像呀!”“是吧,眼神不错,本来就是让我扮演成‘武则天’来拍摄MV的哦。”
王老师爽朗的笑声和一句玩笑一下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谈到这次《牡丹赋》这首歌的由来,王老师给我们进行了仔细讲述……
2018 年 1 月,她在担任中国新歌声洛阳赛区海选评委时,遇到了同为评委的音乐人夏凡老师。在给选手点评范唱过后,夏凡老师说:
“王老师,我非常喜欢您的声音。”王老师这才仔细打量身边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帅哥,也被夏凡老师的气质所折服。于是,一个关于音乐和歌唱的故事就此展开……
夏凡老师每年都会为洛阳写一首城市宣传歌曲。当天比赛结束,夏老师直接邀请王老师共同创作一首以“洛阳牡丹”为主题的公益歌曲,直爽的王老师没多想就答应了。
王老师觉得:这是好事,别人能喜欢自己的声音,想找自己合作很荣幸啊。作为一名专业的声乐老师,不仅是要教好自己的学生,更要能用自己的专业为社会服务,抓住更好的平台和机遇展示自己,挑战自己。
不到两天,王老师就收到了夏老师根据其音域特点量身打造的原创歌曲《牡丹赋》。
当时一看歌词和作曲,她就直接感叹:“哇塞,大气磅礴呀,不过好难唱。”王老师这样形容她和这首歌的“初见”。
接下来,王老师细品歌曲,发现了它的与众不同。“丹青墨色绘灵秀,一朵妖红翠欲流”“浴火涅槃生凤凰,花开时节更荡漾”“明月当空曌,照不尽人情冷暖;唯有牡丹香 抚慰心中的柔软”“百般颜色百般香,一城之人皆若狂”……优美的歌词一下子抓住了王老师的心,歌曲虽然写百花之王牡丹,却把女皇武则天与牡丹联系起来,借对牡丹的描写来抒怀武则天的心境。以前很少有把历史人物和牡丹这样结合的,仔细思量后她决定,一定要演唱好它。
歌曲制作谈到歌曲制作过程,王老师感慨良多。歌曲前后一共录制了三次,唱了近20个小时,最长的一次唱了7个小时!
听完夏老师第一次做好的小样,王老师说:“不行,必须完美,自己这关都过不去,听众又怎么会满意呢?”
于是,王老师又练习了一个星期,录了第二次、第三次。她认为,不光要把声音唱出来,还要把情感唱出来,借牡丹之口抒发武则天的心境,是需要细致打磨的。
于是,录音棚里,一遍遍地反复琢磨,一句唱十几遍、几十遍……
在夏老师的专业指导下,歌曲的演唱才逐渐有了现在的样子。王老师说,最后的版本还是有些缺憾,如果给她更多的时间,她能唱得更好。
说到这里,她表示非常感谢创作团队的每一个人,他们很专业。
为了赶在“五一”前将 MV 制作完毕,拍摄时间非常紧张,两天的时间里先后辗转上阳宫、洛邑古城、国际牡丹园、明堂等地,行程安排得很紧。而恰在那几天,王老师因带领学生与洛阳市禁毒公益大使田华老师合作禁毒歌曲《生命》由于劳碌,胃病犯了,加上夜间拍摄着了凉,但她一直坚持着。
“肯定难受、不舒服啊,但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我就坐在那儿捂着肚子,导演一说‘王老师,开机’我就马上好了……”王老师虽然带着笑向我们讲述这句话,但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她笑容背后的坚韧与付出。
歌曲 MV 经过 3 天紧张的后期剪辑制作,在 4月29日于网上发布,不到两个小时,点击量就超过了2万,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看到这些,王老师笑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王老师很喜欢中国的传统民间音乐,她说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根源,绝不能丢,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她认为,《卷珠帘》《新贵妃醉酒》这些作品能成为经典,正是将传统民间音乐与时尚音乐元素相结合,把流行元素注入中国味道,才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洛阳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烙印,王老师非常热爱这里,在业余的时间,很注重对洛阳民间音乐的研究。比如三弦铰子书、靠山黄、河洛大鼓这些国家级、省级的即将绝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艳老师和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的舞蹈专业教师梁燕分工指导“唱”和“跳”,为河洛大鼓这个已有百年历史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科学唱法和现代舞蹈等新元素。她们编排并带队参加全省比赛的女声表演唱河洛大鼓《情系洛神》,获得2017年河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金奖。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老师认为,能用自己的歌声表演,为自己热爱的城市作些服务和贡献就心满意足了。
“我从没想过要大红大紫什么的,能为洛阳做些事,我心里很开心。”
师生情“艳姐,艳儿姐……”“我都跟你妈一样大了,你还叫我艳姐!”“老师,我们就觉得您像我们的姐姐一样!”王老师真的像一位姐姐,课上严格要求学生,不允许看歌词,必须会背,这样才能全神贯注去表现歌曲。课下和学生们自拍合影,也没有一点老师的姿态。
过节不回家的孩子说想家了,王老师一招手,把二十多个人领回家,吃火锅、包饺子,真是惹人喜爱的好姐姐,永远让学生心里暖暖的。
她这样教育学生:大学只是一个人生经历,你不要以为你现在唱歌唱的不好就放弃了,就放弃对人生的追求,你在大学里学了这个专业,你就努力去学,到社会上就努力去做事。学的专业不擅长,没关系,一旦发现你擅长的事情,就努力去做,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当然,你在我这,就必须把歌唱好,我是个很豁达的老师!”王老师又露出她那标志性的稍有些“狡黠”的笑容。
对,这就是我们可爱的王老师。在洛理工,像王艳老师这样的教师还有很多,他们在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同时,也默默地承担了很多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作,他们为这座城市奉献着光和热,为学校建设成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着!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我们的学校一定会越来越好……
(指导教师 赵燕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