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粽香万古情

千载粽香,万古情

                       文法学院 王晨璐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浣溪沙 端午》

    又是一年端午时,千家万户都飘起了粽香,苏轼温柔细腻地写出了女子们欢度端午佳节的场景,充满节日的欢快气息。可叹两千年前的今天,却不曾欢乐,屈原愤懑投江,伍子胥被害投江,曹娥寻父投江……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是啊,小时候的我们只艳羡于一块小小的三角粽子,哪懂其中心酸典故?长大之后,生活仍是一地鸡毛,但每到端午,常会触发心灵深处的某些感慨。

   “滔滔孟夏兮,草木茫茫。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汩罗江畔,白衣男子,临江而立,散发高歌,一声长叹,抱石沉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意。”楚江啊,枉你生得如此浩渺无垠,却连一个忠心臣子的冤屈都洗刷不了,逼得他落到这般下场!罢罢罢,人去已无力挽回,人们唯有将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鱼儿千万不要咬食我们那可敬更可怜的屈大夫!至今,端午已经延续两千多年了,每到端午,人们总会想到屈原,那个“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心臣子;那个“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的巍巍大夫;那个“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长。”的翩翩君子……他不忍看世事污浊,规法难巡,可他又无能为力,只能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九歌》、《天问》、《离骚》……他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令后世争相效仿。最终,他为世间留下最后一首诗离开了,那首绝命诗便是《怀沙》,怀抱沙石沉入汩罗江,以此结束自己伟大而又悲惨的一生。

楚有伍子胥,弃暗投明,助吴伐楚,掘墓鞭尸,一夜白头。夫差继位,大败越军,子胥上谏,彻除敌国。大宰受贿,谗言子胥,夫差赐死,抉眼东门。夫差暴怒,装尸皮革,投入大江,后人悼之。“鞭尸生快怨,抉眼死遗忠。”可怜你伍子胥,建功立业,一心向国,再三劝阻夫差彻底除掉越国以绝后患,忠心日月可鉴,可终究敌不过佞臣谗言,到头来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你看见了吧?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战胜昔日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吴夫差,夫差已经后悔,但成王败寇,已经无力挽回。你的眼是在流泪吗?为自己,更是为吴国,是吗?擦干你的泪水,看啊,看见了吗?那是江浙人民为你建的庙宇,每到端午,他们都会为你祈祷,不用悲伤,你的冤屈由我们为你洗刷,可敬的人儿总会铭记于世,江浙人民永远记得您!

那年,她十四岁,花一样的年纪,生命却被永远定格。她就是曹娥,寻父投江的孝女。曹娥父亲在外不慎落江,她沿江呼喊寻找,喊了十七天,都没有人回应。直到五月五日,那是寻找父亲的最后一天,寻找仍是无果,她便投入江中,随江水流去,去和她的父亲团聚,也许只有这样,他们父女二人将永远不会分离。“高碑说尔孝应难,弹指端恩白浪间。”唐代著名“禅月大师”贯休为她写诗,当地百姓为她建庙,政府为她立碑,从此,她生长的地方叫做曹娥镇,她投过的江叫做曹娥江……也许,现在的你会说她愚孝,不值得推崇,但你有没有想过,曹娥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突然有一天,父亲不在了,她一个女孩孤苦伶仃,该如何生存?她的痛,谁能懂?谁又会去理会?所以,请不要用现代人的思维去冰冷地面对一个命运坎坷的小女孩。“堪叹行人不回首,前山应是苎萝山。”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伤心日,可怜的女孩,愿天堂没有悲伤。

一缕粽香,一段情,端午的每一段历史都令人悲泣,今人唯有用粽子寄托对先人缅怀。千载粽香,万古情,先人消逝了千年,悠悠粽香也飘越了千年。粽香不会消逝,我们对先人的感情更不会被时间冲淡,它只会像壶老酒,愈久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