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扬鞭自奋蹄, 勇于担当赤子心

——记福建省优秀教师林贵文副教授



林贵文

  人才永远是高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我校有一支信念执着、品德优秀、才能卓越的教师队伍。他们眼界开阔、思路清晰、锐意进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耕耘,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林贵文博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理念,在平凡的教师工作岗位上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取得突出的成绩,获得学生、领导和同行的一致赞誉。
  勇于担当:赤子之心不了情
  林贵文老师曾经说过:“办好法学院,从大了说是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法学教育事业;从小了说是全体法学院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法学院的成立就如同一个新生婴儿呱呱坠地,办不好,对不起前辈领导,也无法和后人交代。”只是,我校法学院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当时在申报法学本科专业时,法学属于教育部严控专业,因此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拟定何种人才培养方案成为重中之重。法学院领导经反复思量,最终敲定以涉台法务人才的培养为突破口,以法律职业的人才岗位为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突出对法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主笔的任务落在时任法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负责人的林贵文老师身上。
  尽管教学科研管理任务繁重,但是林老师二话没说,毅然承担起人才培养方案的起草工作。那是一段艰苦的岁月,办公条件差,工作任务重,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完全模仿,林贵文博士在考量传统法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反复与多位律师、法官、检察官探讨不同岗位的能力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时任福州大学阳光学院法律系主任的陈训敬教授在法学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就多次诚恳地登门拜访求教,最终打动了陈教授。最终,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申报材料。
  2011年,林贵文老师考取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研究生,2012年回校继续任教,同时担任 《海峡法学》 编辑部主任、常务副主编,福建省台湾法律研究所副所长以及法学院院长助理等多项职务,都是些常人眼里“只有付出没有工作补贴”的差事,林贵文博士对此却毫无怨言。他兢兢业业地协助法学院领导开展学科建设,协助分管科研的副院长从事科研管理工作,负责福建省台湾法律研究所日常管理工作;确保 《海峡法学》 的办刊质量,提升办刊层次,不断提高刊物学术影响力,确保在同类期刊中处于领先地位。此外,他还积极参与邀请台湾地区高校和司法实务部门专家学者到校讲座交流,协助法学院院长参与主办一年一度的“海峡法学论坛”,促进了两岸学术交流。
  修炼心性:知我者谓我心忧
  法学院师生对林贵文老师的印象就一个字:“忙”。法学院的许多重大事项的进行总有他的身影。2012年以来,协助法学院院长主笔撰写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涉台法务与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研究中心”、“法学省级重点学科内涵建设项目”、福建省高校文科基地“地方立法咨询与创新研究中心”以及法学是专业硕士授权点培育建设项目的申报材料等等。此外,林老师还协助院长负责上述央财项目的计划落实和学科建设和验收事宜,同时担任地方立法咨询与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协助负责其建设事项。
  2015年,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托我校设立“地方立法咨询与服务基地”,林贵文老师继续协助中心主任屈广清教授和法学院院长从事基地的日常管理和建设计划落实相关事宜,积极参与地方立法的咨询、法规草案完善等工作,协助院长组织相关教师完成省人大委托立法研究事项。以及到各种常规非常规的计划总结,如此等等这些繁重的工作,林老师从不推卸。有人问林老师:“你忙活了半天究竟图个啥?”林贵文老师对此毫不在意,笑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人不知而不愠,何尝不是对自己心性的修炼呢!”
  教学所愿:雏凤清于老凤声
  林贵文老师长期担任法学院法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任务,他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当其冲是上好课,培养优秀的学生,这是底线。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厚的知识底蕴,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高屋建瓴,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来。为此,他对教学内容做到烂熟于胸、对理论观点信手拈来,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不受制于各种权威学术观点的条条框框。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林贵文博士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要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化为对实际案件的解决方案。他对学生要求极为严格,鼓励学生不要因为自己学习的学校不是名牌大学,不是著名法学院校而失落,激励学生按照法学著名院校的要求积极上进,给学生开出种类繁多的法学阅读书目,要求学生撰写不同专题的小论文,引导学生规划好自己大学生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课下,林贵文博士还利用微信、邮箱、短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动态。
  致力科研:文章不写一字空
  “好玩”是林贵文老师在科学研究中经常蹦出的一个词,每每厘清一个思路,证成一个观点,他说这是最开心的时刻。他也从不轻易发表文章,林老师说,科研要经得住实践的考验,也要形成自己内心的确信,这期间,“功夫使在地里”,就如同农民要想让庄稼长得好,就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对法学研究而言,劳动需要理论逻辑和实存的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的努力,林贵文博士收获了科研的丰硕果实,先后主持多个省部级课题,发表多篇权威论文,科研成果获得福建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林贵文老师经常说,学术研究应当为教学服务,为实践服务。为此,他还投身于地方立法实践,参与省人大、省政府立法论证,参与司法理论指导。基于林贵文博士上述努力与付出,2017年,福建省委政法委联合福建省法学会授予林贵文博士福建省第二届“法学英才”提名奖荣誉称号。
  正是这样一个个类似林贵文博士的教学科研工作者、管理者,无私奉献、辛勤地耕耘,把自己的青春年华与学校的发展建设融为一体,荣辱与共,积极进取,不计得失,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谱写奋斗的华章,传播智慧的光芒。我们的学校才一步一个脚印地大踏步向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校未来的路还很漫长,希望林贵文老师能取得更大的教学科研成果,也愿我校能涌现更多的林贵文同志,齐心协力、同心同德致力于学校的发展!
  (校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