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当存高远 无愧梦少年


志当存高远 无愧梦少年


一年不止有四季,还有一种季节,比四季更美好,更充满希望,更令人怀念,那就是毕业季。四年中,有过欢笑、有过失落,也曾坚定,也曾迷茫……六月,又有一群华园学子即将迈出校门,开始新的征程。除了分别的感伤,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盼。让我们走近他们,听听他们和华园、和大学、和青春的故事。

青春没有句点,理想扬帆远航

四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大学毕业,是否要为青春画上一个句号?华园学子用行动证明,青春无止境,理想的大船将在社会海洋中继续扬帆远航。

前不久,财会与金融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2017届毕业生孟萌正式被中国人民银行六安分行录用,成为万千金融从业者中的一员。提起自己的应聘经历,孟萌仍然记得当时紧张的心情。中国人民银行的招聘要求十分严格,在报名资格审查通过后,孟萌就把近几年的笔试考题做了一遍又一遍,一次次地模拟面试可能出现的情境和问题,“因为央行笔试非常注重专业课的考查,我还把早已烂熟于心的宏微观经济学课本又从头到尾看了几遍。”

六月,孟萌即将结束她的大学生活,迈入社会这所特殊的“大学”,她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期待:“初入职场,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很大抱负,我会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辜负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带着对大学生活的不舍和对新鲜事物的憧憬,孟萌也为学弟学妹们送上了自己的祝福,表达了一个“先行者”的希望:“在刚入大学的时候就要树立一个鲜明的目标,朝着那个目标不断前进,时刻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脚踏实地不浮躁,希望你们在未来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闫鑫是电子通信工程学院2017届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学生,现就业于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一职。大学期间担任班长的闫鑫,以身作则努力学习,多次获得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同时从大二开始辅修双学位,日前已顺利取得财务管理专业学士学位,并在毕业前夕获得“品学兼优毕业生”荣誉称号。

大学的成绩已属于过去,如今的闫鑫是一个职场新人,为了能尽快适应工作,他除了经常向前辈请教以外,还每天义务加班,自学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有了大学期间自主学习的经验,闫鑫的工作很快就上手了。对于未来工作的规划,闫鑫表示认真工作的同时,会努力学习第二外语,争取早日加入到对外项目组,多去国外发展。当问到走上软件设计开发这条道路的原因,闫鑫直言:“嗜之越笃,技巧越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对一件事物的兴趣越浓,你就越想要精通它。”本身就对计算机感兴趣的闫鑫,在接触软件开发后,深深投入了进去,正是因为这份喜欢,他表示将一直乐此不疲地在这方面钻研下去,时刻保持着新鲜感。

回想过去四年的大学生活,闫鑫觉得很充实,自己努力过,付出过,没有遗憾。作为毕业生,闫鑫将对自己的鞭策送给了学弟学妹:“无论何时,都不能放弃学习,比自己优秀的大有人在,只有每天进步一点,才能让自己拥有一个坚实的未来。

梦想在心中点燃,未来在脚下实现

偌大的华园里,怀揣梦想的人很多,但真正实现了的有多少?毕业之际,有人在追梦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有人彷徨、迷茫,是否还记得最初的梦想?

作为“考研大军”的一员,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2017届新闻专业毕业生王银银如愿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科技新闻专业研究生。在很多同学心中,中国科技大学是一所梦寐以求的高校,却让人望尘莫及。准备考研期间,身边也有人说这个考研目标太难以达到,劝她放弃,但王银银却认为:不管目标是什么,做好眼前的事最重要。坚定不移的目标、坚持不懈的意志、按部就班的复习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成就了王银银一直以来的梦想,“只要心中有梦想,并一直为它坚持,追梦路上,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的声音,都是我最宝贵的财富,而且同学和研友的陪伴、互相鼓劲,是我最大的动力。”

还未进入研究生学习的王银银正在从事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编辑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在未来的学习中,她也会用课余空闲的时间,去给自己积累足够的经验,她始终相信“实践出真知”。对于学弟学妹,王银银的希望与祝福是:“做任何事情,用心、坚持都是唯一的捷径。享受大学自由生活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学习,希望你们都有美好的明天,加油!”

郑斌,我校动漫学院2016届数字媒体网络专业的一名学生,刚入校时坚定的考研信念终于让四年后的她考取了梦寐以求的学校——武汉大学。

刚上大学的时候,郑斌就给自己制定了大学四年的规划,前三年完成了其他所有的计划,为了大学不留遗憾,大四的郑斌在确定好学校和专业后,开始自己的考研之路。当问及为什么选择考研这条道路时,她莞尔一笑,说:“我想在新环境中认识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学习更多专业知识,转换思维模式,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考研备考阶段是辛苦而枯燥的,郑斌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宿舍门开启的那一瞬间就冲向图书馆,基本上除了一日三餐和一小时午休的时间,一天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直到图书馆闭馆回宿舍休息,一点一滴的付出造就了日后的璀璨。“研友的相互扶持、室友的体贴关心、学姐的耐心解答、老师的支持帮助,让我在枯燥的备考生活中感受到了温暖。

一个阶段的告别预示着下一个挑战的开始,大学生活告一段落,郑斌迎来了研究生未来三年的拼搏。“进入研究生学习,等于到了另一个平台,我要做的是继续努力学习,丝毫不能懈怠。

最后,在这个暂别华园的六月,郑斌也有一些最想说的心里话要送给要在华园度过四年青春的学弟学妹们:“光阴荏苒,眨眼的时间,自己已经已经走过了与华园朝夕相处的四年,有太多太多的不舍和感悟,希望正在经历这一切的你们,好好珍惜大学四年的青葱时光,在这个充满激情的青春岁月里,努力学习,享受生活,不让大学生活留下遗憾。岁月如白驹过隙,希望你们谨记,无论是就业、考研还是创业,踏踏实实才是最重要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一些意义的事情。愿你们珍惜时光,珍惜每一个突破自己的机会,珍惜每一个绚丽的夏季,珍惜大学里的每一次机会,留下美好青春里的点滴回忆!

“脚踏实地”成就“异想天开”

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潮流中,新华学子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创业学子,有人说他们“异想天开”,但他们用脚踏实地证明了自己,用坚持不懈点亮了人生。

即将毕业的他,在这四年里收获颇丰,组建过大学生创业团队,成立过演艺策划有限公司,开设过大型少儿英语培训班;他带领的团队办得了驾校,做得了人力资源,请得了销售公关,经营得了演艺传媒。他就是我省民办高校中唯一一名荣获2016年自主创业类“安徽省优秀大学生”称号的学生,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2017届广告设计与策划专业的张海鹏。进入大学后,张海鹏就开始接触兼职工作,周末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都被他利用了起来。他用节省下来的生活费购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每天骑行三四十公里做兼职,并批发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在人流量较大的销售区域推广销售。回忆起创业初期的那段“辛酸史”,张海鹏十分感慨,但他想起父亲的教导:“有梦想就要不怕苦不怕累,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

一次次的历练使张海鹏逐步成长,不仅丰富了社会实践经验,更拓展了人脉交际圈,为后期的创业打下了思想和人脉基础。2014年5月,张海鹏组建了自己的演艺传媒工作团队;2015年5月,张海鹏及其团队注册成立了合肥艺鸣演艺策划工作室,参与了多场活动的演艺策划;同年9月,他在新华校园里组建了一支高校驾校代理团队,为新华集团旗下的新安驾校代招学员。11月,他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市场,与好友一起创办了合肥励志少儿英语培训班;12月底,成立了安徽万能小帮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以阿里巴巴为模板、以滴滴打车为样式的综合性服务平台;2016年9月,在张海鹏的不懈努力下,合肥华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诞生了,公司目前下设7个部门,并在经营管理模式上不断改进和完善,在业务上不断开拓求新。

在忙碌创业的同时,张海鹏也始终牢记自己学生的身份,“创业的动力来源于知识力量的支撑。”大一开始,张海鹏便担任班长一职,负责管理班级各项事务,综合成绩名列前茅,还获得了院学生会“先进个人”、2015年校“十佳大学生”提名奖、2016年“安徽省优秀大学生”等荣誉称号。一面要完成学业和社团管理事务,一面还要在公司里加班加点,四年的大学时光里,张海鹏总是早出晚归,忙前忙后。他曾失败过,被拒绝过,但从没灰心过;他曾漂泊过,脏活累活都干过,但从没放弃过。他把经受的失败都看作“家常便饭”,把每一次的磨砺都当作成功的“垫脚石”。他说:“年轻人,就要敢想敢做;年轻人,就要斗志昂扬,因为激情成就梦想!”

和张海鹏一样,来自电子通信工程学院2013级自动化专业的石昊也有一个“创业梦”,大二时就在学校内开设了零食铺,进行试点。当时很多人抱着怀疑的眼光:能行吗?估计撑不了多久吧?而石昊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不仅要做,还要坚持、发展。和很多创业的年轻人一样,创业方向、启动资金都是起步阶段的困难险阻,好在他没有因此放弃,“学校良好的创业环境和父母默默的支持,让我决定放手去搏一把”。宣传、进货、售卖,一学期的时间,石昊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费,还带领着室友、同学一起创业。2015年,他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申请入驻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学习创业知识,增强创业能力,用两年的时间,他进一步拓展了零食铺的店面,并给其他同学提供校园兼职岗位,带领大家一起积极投身创业实践。2016年年底,石昊零食铺的业务已经步入正轨,经营收入稳定,但他没有因此而止步不前,而是选择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向教育事业转型。长远的眼光,坚定的意志,石昊始终没有丝毫懈怠。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认真做好当前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寻求更好的发展。”这是石昊对自己未来工作生活的希冀。一路走来,支持石昊不断前行的是梦想,而为梦想付出的努力与坚持,点亮了他的人生道路。


图片列表:

PDF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