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青春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充盈着蓝色的梦想,悠远辽阔;青春也是人生中最短暂的时光,如细沙穿梭指缝,稍纵即逝。幸运的是,我们正是工作在这充满着青春与朝气的大学校园之中。关于青春的每一个日子,都是内容不同的一本书、风格迥异的一幅画。而身边这些有着一张张稚嫩脸庞的孩子们就是书中的主角、画中的人物,各自演绎着精彩。而身为大学教师,师德就是笼罩在我们身上的光环,照亮了这些青春学子前进的路途。
  “士有百行,以德为先”,品德好比万丈高楼打下的地基,如若地基不牢,高楼大厦顷刻间就会轰然坍塌,而将品行的地基修好,即使遇到暴风骤雨也会岿然不动。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意识到品德的重要性,都将品德作为聘用人才的首要条件。品德高尚者知识越丰富,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而品德低下者知识越多,反而对社会危害性越强。由此可见,品德是决定一个人本质的先决条件,一个人可以“有德无才”,却不可“有才无德”。
  品德是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的标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大都是在品德上严于律己之人,毛主席、周总理不仅依靠才华、才能征服世人,更是以优秀的个人品质,德高而望重,使众人心服口服。仅仅有才也许只能让人表面服从,而只有以德服人,才能让人以心归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教师若想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信服,更要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做学生心向往之的表率。
  德育是我们所有教学工作的核心。“育人即育德”。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因材施教,将德育贯穿始终,帮助学生心智成长。掌握一项安身立命的技能固然重要,同时传授学生做人的道理,也是每个教师的使命。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握与学生接触的每个机会,观察学生的每个细节,思索每次教学内容的德育目标,从细微处着眼,有的放矢。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每一节课、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微笑,每一个礼节,甚至每一个交汇的眼神。千千万万的一线教师同心协力,为学生言传身教,良好的氛围无形中使学生耳濡目染,环境教育也必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品德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教师又该如何提升自我,做学生心中道德的楷模呢?首先,教师应当志存高远,将个人素质的提高,作为终身追求的目标。然后,教师要表里如一,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严慈相济,德行统一。
  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说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自己的知识也相应得到了巩固提高。知识会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温故而知新。教的过程,也是梳理知识,将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事实上,德行的提升也是这样。与学生相处时,教师往往会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学生留下好印象,久而久之,好的品行也就不断强化为好习惯。
  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幸福感是鞭策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不竭源泉。当我们注视着学生们信任依赖的眼神;望着他们求知若渴的表情;感受到他们怀揣着青春梦想的希冀;凝望着他们为理想拼搏奋斗的身影;关注着她们点滴积累的成长;感动着他们在领奖台上的热泪盈眶,总是情不自禁地憧憬着他们的每一个梦想都能开花;期盼着他们的每一滴汗水都能换来甘甜的硕果;激动着他们的收获,幸福着他们的成长。珍惜与他们难能可贵的缘分,希望他们都能被温柔以待。
  立德树人,久久为功。教师工作生涯将是自己职业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绚丽的风景,正是因为经历过这般美好的旅程,更吸引我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不断求知、不断探索,用青春谱写属于自己和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赞歌。挥洒辛勤汗水,浇灌青春之花;用心育桃李,无悔献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