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
近年来,我校法学院在教务处的支持和指导下,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形势,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注重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构建了以提升学生法律职业能力与素质为中心,坚持“实践育人”的法学人才培养新模式。诚然,大学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想要培养出色的法律人才,所做的不仅是教会学生们理论知识,亦要让他们深入实践中。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南阳师范学院法学院,去探索他们是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吧!
审时度势举明智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大学生“毕业=失业”的“惨状”愈演愈烈。根据这一情况,法学院在着重考虑了当前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要后,提出了注重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法学专业理论基础、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法学院以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为抓手,与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等10余个法律实务单位或部门成功牵手,签订了校外法学实践基地共建协议,秉持“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理念,构建高校与地方法律实务部门合作培养法学专业人才的新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法学院院长助理黄维由衷地讲道:“卧龙区人民法院厚重的历史传承和‘敬业、勤勉、高效、清廉’的院风是我们选择卧龙区人民法院的一个重要原因。”
11月5日———23日,法学院2017级学生分三批前往卧龙区人民法院,开展了为期三周的课程实习活动,协助各自的指导法官完成排卷、装订、审结案件整理归档的工作。同学们表示,在实习活动中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法律工作的日常活动。
在每一次的实习中,法学院都会对指导教师资格进行严格审核,按照要求配备合格的指导教师两人。经记者采访了解到,该教师必须是讲师以上职称,并具有课堂理论讲授能力和在外办案业务能力,能够将书本理论知识和法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同时能够及时到达实习基地处理学生在实习中发生的任何问题。基地指导教师统一安排为责任心强、理论功底深厚、审案经验丰富的员额制法官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南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里,实习学生在基地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有的学习整理卷宗、有的学做庭审笔录、有的学写法律文书、有的跟着法官去送达法律文书……他们利用这些学习机会,真刀真枪地参与了法律实践。在这之中,法学院学生有成长,亦有收获。
教学相长竞风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和归宿,理论对实践则具有指导和能动性的重要作用。实践教育基地的实习活动为法学院的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以致用、充分锻炼的良好机会。
法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刘国强老师感触颇深:“我们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的教师资源,探索‘双师同堂’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据了解,法学院从司法实务部门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聘请何志等20余名资深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来担任兼职教授。
我校与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一种双向性的互动和交流。以卧龙区人民法院为例,法学院大二在校学生的课程实习和大四毕业生的毕业实习都以卧龙区人民法院作为主要基地,与此同时,“巡回法庭”也作为法律宣传的重要途径由卧龙区人民法院来我校组织开展。
通过“巡回法庭”,让法学院的实习学生最直观地感受到公开的庭审过程。带队老师黄秋娜表示,这种模式能够让学生们设身处地的感受到庭审的严谨和公正,不仅有助于他们相关法律知识以及庭审技巧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思辨能力和法律思维的建立。
正如带队老师叶I所说:“法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学习,才有助于同学们去理解法律适用。”当记者提到对学校理论知识学习的建议时,卧龙区人民法院速裁中心副庭长牛娅沉思道:“大多来实习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好,在实践操作方面却存在不足之处。学生们要想更透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必须到实践中去。”谈及到法学院创办的教育基地,牛娅评价道:“我很认同这个做法,通过实践学生们更好地构建和发展了法律思维和法律人格。”牛娅开心地表示,在这里实习过的学生,其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法学院师生的认同。
实践教学育英才
得益于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不管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式改革方面,还是人才培养质量上,法学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017年11月,在河南省高校法学专业评估中,我校法学专业在全省32所高校中名列第六,一鸣惊人。
法学院党委书记王甲祥如数家珍:学院教师获取多项教学成果奖,其中,张红薇、刘国强、郭欣、杨琳4人先后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并被评为河南省教学标兵。武光太等6位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锻炼,胡晓涛等3位教师参加“双千计划”,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翟明煜等6位教师分别被南阳市委和南阳市人大聘为法律专家和法律顾问……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早已成为法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标配。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法学院以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为抓手,建立起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了大批新型优秀法律人才。
“近三年来的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他们分布全国各地,绝大多数工作在公司企业、司法机关、政府机关等单位,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为学校赢得了声誉。”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梅超自豪地说。
近年来,法学院在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中通过率逐年上升,学院共有81名学生通过司法考试,法考通过率保持在25%左右,其中多人成绩达400分以上。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法学院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就业,就业情况良好。“2014届毕业生鲁金顺现任职于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2015届毕业生陈康康就职于上海一家综合排名第八的国内大型律师事务所———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法学院2014届毕业生杨强强现就职于中央纪委驻证监会纪检组……”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法学院院长张红薇信心满满:“我院将始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强化内涵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培育实践教学的特色,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