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阅读滋养人生
书籍是人类智慧和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阅读可以使我们不断从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优化素质,积蓄力量。阅读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智慧,还可以陶治性情,丰富和滋养人生。
一位哲人说过:“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财富、权利、地位等诸多的不平等,通过阅读,我们却能跨越这些障碍,改变命运,实现弯道超越,在精神上与所有人实现平等。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出生于农村,但他却靠读书改变了命运。从小他就喜欢读书,在北大学习时更是拼命地读书,大三休学那年更是创造了一年读600本书的记录。大学毕业时,俞敏洪读书的数量、思想的深度、对某些事物的看法都超过班里大部分同学。这种读书的积累对他后来的创业至关重要。“当代保尔”张海迪,终生与轮椅为伴,面对命运的无情打击,她选择了不屈,决定用知识改变命运。她靠顽强的毅力勤奋读书,成就了自己的文学梦想,给生命增添了一抹亮色。“钢铁作家”史铁生同样如此,他坚信“人生没有单行道,自古华山径无双”。读书创作几乎成了他生命的全部,让他的内心无比灿烂,他对生命与灵魂的拷问感染了无数人。可以说,是阅读拯救了张爱迪和史铁生,让他们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
读书不仅可以增长见识,更重要的在于它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让噪动不安的心得以宁静。现实世界纷繁复杂,网络上信息泛滥,真假难辨,人心浮躁。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可以帮助我们剔除杂念、保持定力,不为名利所累,不为得失所惑,更宽容地去理解和看待这个世界,不随波逐流、不见风使舵。不管外界如何变化,都能守住自己,保持一颗向善之心。英国作家毛姆说过:“养成读书的习惯,就是给自己营造一个几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护所。”沉浸在书香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暂时忘掉那些掉鸡零狗碎的生活,在更为浩瀚、更为阔大的世界里体验别样的人生。
今天,出版业高度发达,各种出版物良莠不齐,我们要把宝贵的时间花在阅读经典作品上。经典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经历了时间和空间的考验,具有永恒的价值,让人常读常新。阅读经典,就是跟古圣先贤对话。跟当下那些流行的畅销书籍相比,经典可能显得有些难读,但它的营养却非流行书籍所能比。只要你沉下心来,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就能感受到经典的魅力。
人是肉体和精神的结合体,人的肉体生长需要物质养分,精神生长也同样需要养分。阅读经典可以为人提供充分的精神营养,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富足而强大。我们既要读一些跟学习和工作有关的“有用之书”,也要读一些无关学习、工作的“闲书”。这些看似无用的“闲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激活我们的思想。一个人不论将来从事什么行业,都应该读一些人文社科类的经典图书,这一方面可以提高人的素养,另一方面可以让人变得柔软可爱,更有人文情怀。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生活的人,必须把读书作为生命的支撑、生长的养分、生活的必需,这样的人生才算真正完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