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钟扬:学习种子精神致敬时代楷模
听到钟扬因车祸去世的消息,河大研究生院的同事都不敢相信,那个半年前在河大至善导师学校作报告的高大健壮的钟扬?那个渊博幽默、像一团火一样热情的钟扬?就这样突然走了?
后来就看到媒体上接连不断的报道:钟扬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教育部追授钟扬“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上海市委追授钟扬“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2018年5月7日,研究生院开展了纪念钟扬的专题学习活动,我们感怀往事、致敬钟扬。钟扬走了,但他引领时代的“种子精神”成为一种永恒的力量。
2016年11月13日,钟扬教授为河南大学第六期至善导师学校作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理念与实践》的专题报告,给河大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科研专家,钟扬把个人科研融入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他崇高的科研理念和传奇的人生经历给我们带来极大的震撼;作为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钟扬对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提出了许多深刻独到的见解;作为研究生导师,钟扬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而宝贵的种子,只要用心浇灌,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科研与梦想之路也才能一代代延续下去。钟扬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前沿的研究生培养理念感染了在场师生。两个多小时的报告让人忘了时间,结束时,在座师生一齐起立,用经久而热烈的掌声感谢钟扬教授精彩的报告。
钟扬在报告开始就提出了科研信念对研究生成长的重要性。他认为,研究生一定要把自己的科研活动融入到人类发展和祖国需要之中,一定要有超越性的高远志向和精神信念。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当他认识到保存种子资源已经成为国家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时,就立志为国家打造生态屏障,建立起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的“基因库”。怀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追求,钟扬迎难而上了。
寻找种子的工作实在艰辛而漫长,一种植物的种子要5000个样本,而每个样本要相隔50公里以上!如果是果壳植物,他们还要一个一个地咬开果壳,取出种子。雪山脚下,荆棘丛中,从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地,从阿里无人区到雅鲁藏布江边……钟扬和他的团队在西藏跋涉50多万公里,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填补了世界种质基因库的空白。“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他用53岁的人生,做了一般人100岁都做不完的事。
他说这些年的高强度奔波对他的外貌改变很大,以前瘦高的帅哥变得又黑又胖。他说在西藏一定要一顿吃很多,才能保存体力,长时间下来,胃都被撑大了。没有水时,他就不洗脸;没有旅店,就裹着大衣睡在车上;大雨、冰雹降下,就躲在山窝子里……多种高原反应和醉氧,导致了他的心脏肥大和后来的脑溢血,钟扬的心脏跳动已经到了临界值,他也知道这对身体的伤害有多大,他是在和时间赛跑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不仅仅是科研上的崇高信念,更是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祖国发展事业中的伟大壮举!
在河大的报告中,钟扬详细分析了目前研究生培养遇到的问题,诸如缺乏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缺乏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缺乏科技论文写作训练等。他呼吁我们更新教育理念,释放学生的学习力。他鼓励河大师生献身科研事业,上下求索、持之以恒。他风趣地说,自己做科研有“新四不像”精神:像狗一样灵敏的嗅觉,把握前沿;像兔子一样迅速,立即行动;像猪一样放松的心态,不怕失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像牛一样的勤劳,坚持不懈。如今音容尚在,令人唏嘘不已。
钟扬对研究生教育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他认为研究生招生要选拔到能力突出的学生,就要突破条条框框,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研究生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选择课题、交流写作、团队组织和协作的能力,这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一定要树立问题导向的教育管理理念,要从被管理者角度发现问题予以改进。钟扬说自己所追求的科研事业不是去西藏办几次讲座,做几个项目,而是要寻找一种高端人才培养的援藏新模式。“每个人都会死去,但我要播下希望。”十余年来,钟扬帮助西藏大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申请到了西藏第一个理学博士点,为藏族培养了第一个植物学博士,带出了西藏第一个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带领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为西藏生态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钟扬说,下次我再来河南大学,一定详细讲一讲“研究生科研论文写作的六个等级”:比如逻辑关系是否清晰、论点-论据链是否完整、“讨论”是否充分等。今日,言犹在耳,而斯人已去,能不悲乎?
钟扬一生的故事,就是种子的故事,芳华只是刹那,种子精神永恒。钟扬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寻找保存种子,是培育学生播撒种子,自己也成为了时代精神的种子———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信念的楷模和执着奋进的丰碑。
在科学研究上钟扬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和崇高的信念,但他更愿意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将梦想的种子播撒,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研究生,愿作前薪续后薪。从教30多年来,钟扬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立德树人,爱生如子,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在复旦大学任教17年,他培养了80多位研究生,他始终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在河大的报告总结时,钟扬提出:“导师的任务,不是把学生们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而是把他们带到应该去的地方!”在西藏工作16年来,钟扬对西藏人才培养几乎倾注了全部心血。钟扬对西藏的爱是深入骨髓的,包括他让儿子在上海的西藏班读书,学习藏语,也是希望有一天儿子能继承他的事业。钟扬生活极其简朴,他常年穿的一条牛仔裤是在拉萨地摊上买的,只花了29元。但他对西藏大学师生非常慷慨,为了帮助藏大的学生开拓视野,他个人出资发起了“西藏大学学生走出雪域看内地”的活动,共组织80多个西藏大学学生赴上海学习。面对西藏大学老师申报国家级项目没经验、不敢报的现象,他不仅帮老师们修改项目申请书,还提供申报补助,只要是藏大老师申报项目,无论是否成功,他都补助2千元,用于支付申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这些年,穿着旧牛仔裤、背着旧书包,不舍得给自己多花一分钱的钟扬,自掏腰包给藏大师生的扶持,已经没人说清有多少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此情此景,良有似也。
钟扬幽默博学,两个多小时的报告,让人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钟扬对河大师生说,“环境越恶劣的地方,生命力越顽强,尤其是种子的力量。”今日看来,钟扬不就是一颗优良的种子吗!他不仅是杰出的植物学家、贡献突出的援藏干部、爱生如子的人民教师、广受欢迎的科普大家,还是一位卓越的研究生教育管理者、一位忠诚的党员干部,他已把自己化成一颗希望的种子,播入自己深爱的土地。
今天,我们学习钟扬忠诚于党、科研报国的崇高信念,学习钟扬爱岗敬业、潜心育人的高尚师德,学习钟扬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钟扬的“种子精神”,作为时代楷模,指引着我们向前进。(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