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驱动 协同治理 助力美丽中国
——记我校获得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项目
团队合影
国赛奖牌 (摄影 李为群)
宣讲知识 (摄影 靳祎炜)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校就有这样一支团队——能源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简称“能源学院青协”),坚持4年如一日,长期致力于对矿区的环境、社会、网络生态进行综合治理,通过构筑“三元驱动,协同治理”的新时代矿区生态综合治理模式,为最终达到矿区景美、人美、社会美的目标,助力实现美丽中国而努力。日前,在四川德阳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我校选派的能源学院青协代表队,凭借其《新时代矿区生态综合治理志愿服务项目》,荣膺大赛金奖,展现了我校青年学子过硬的专业知识积累、较强的实践服务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
环保:任重道远 理工勇担
在我国,煤炭一直是国家的主体能源,统计显示我国2017年煤炭消费量占比仍高居60.4%,煤炭的消费主体地位在短时间内不会被取代。而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表塌陷、山体开裂等地质灾害使得部分居民无法正常生活,甚至引发矿区居民与煤炭企业的摩擦、冲突,成为影响当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隐患。绿水青山、人民幸福呼唤煤炭绿色开采!
我校能源学院青协在该院领导的支持下,充分发挥学院采矿专业的优秀师资、科研平台等专业优势,组织实施了 《新时代矿区生态综合治理志愿服务项目》,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该项目自2014年启动实施以来,能源学院青协共组织近百名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他们通过在矿区的实践活动,将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专业知识和志愿服务精神紧密结合,实现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参与项目的志愿者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升。
志愿者同学们在参与矿区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对煤矿专业知识和煤矿行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坚定了他们建设绿色矿山的决心。在矿区进行走访调查和处理矛盾过程中,同学们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体会到志愿服务活动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同学们从环境保护的实际问题出发,深入矿区开展生态综合治理,取得良好成效,为我校争得了荣誉,真正地做到为百姓做实事,其先进事迹也受到了人民网(强国论坛)、中国大学生网、《河南科技报》等媒体报道和社会有关各界的肯定。
团队:密切配合 善作善成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能源学院青协志愿服务项目的成功,离不开项目团队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该项目的核心成员有12个人,以能源学院党委副书记支光辉为主要负责人,其他人员包括专业教师和学生志愿者。同时,2014年以来,该项目团队每年滚动招募富有爱心、甘于奉献,具有强烈责任心、较好的沟通能力,专业知识扎实、相关实习及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15-20名青年志愿者加入,如今团队规模稳定在100人左右。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该项目则是主要分成技术组、调研组和网络组三个小组来实施的,他们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项目技术组在实地调研、详细分析特定矿区资料数据的基础上,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研讨,结合相应的矿区特征,总结出“对症下药”式的矿区优化与治理方案。该学院特聘的美国工程院院士彭赐灯教授、学院院长郭文兵教授等专家,多次亲临现场为生态环境修复把脉问诊。网络组成员则利用网络充分收集来自矿山企业、政府以及矿区群众等不同群体的意见、建议,开展正面宣传,引导人们关注矿区环境问题,共同参与矿区生态治理。同时,通过网络完善了矿山治理效果反馈机制和跟踪评价机制,保证矿山群众主体作用的发挥,真正实现“治理成效让人民群众满意”。
调研组通过实地深入矿区走访、调查,走访矿区居民52户,了解矿区居民遇到的由煤矿开采引发的环境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煤炭企业或当地政府,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2016年,项目调研组在许昌市承德矿附近进行实地调研时发现神垕镇郗庄、苗家湾等部分村庄由于煤矿开采导致地表沉陷和环境污染严重,当地煤炭企业既缺乏环保意识,又缺乏修复治理技术,未及时采取治理措施,沉陷区居民遭受了经济损失甚至受到安全威胁,与当地的煤炭企业冲突不断。了解到情况后,项目调研组的师生第一时间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帮助提出治理方案,推进问题解决,消除了安全隐患,化解了企业与矿区居民的矛盾冲突。
创新:三元协同 成效显著
该项目围绕矿区生产建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实际问题和矿区企业、村庄和政府的现实需求,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推进矿区综合治理,既发挥了专业特长,又弘扬了志愿服务精神,是新时代服务绿色矿山建设展现新作为的体现。在实践过程中,项目团队总结形成了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绿色矿山建设体系,即:以“环境生态治理、社会生态治理、网络生态治理”三元驱动为核心的矿区生态综合治理体系,实现 “三元驱动,协同治理”,达到景美、人美、社会美,三者俱美,真正实现绿色矿山绿色发展。
在环境生态治理方面,项目实施4年以来共服务了焦作市九里山矿、登封市嵩山废矿、长子县霍尔辛赫煤矿等8个矿区,并选择试点,进行多次宣讲、矿脉评估以及技术援助。其中,九里山矿矿区大面积的深度内塌陷地经过治理,累积减少采空区面积0.254km2,三采区地表沉陷降低1.43m,减少国土资源损失约0.364km2,恢复原有地区植被覆盖率31.5%左右,间接减少地表建筑物损失650多万元。九里山矿土地平整、回填覆土、植树绿化等措施也取得了显著效果,地表塌陷治理和土地复垦成效明显。
在社会生态治理方面,项目团队提出建议,矿区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损毁面积和对生态环境的破环,矿山“三废”也能够按规定进行处理,达标排放,矿山用水和选矿用水能够重复利用,保证矿区居民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居民满意率首次突破70%,环境友好型矿区成效显现。此外,规范矿区道路等基础设施设备、矿山防尘抑尘措施也逐步得到了完善,矿地关系和谐型矿区建设初见成效。
在网络生态治理方面,该项目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运用矿区居民乐于接受的方式,在网上推送相关评论及文章60余篇,引导大家共同参与矿区生态治理,利用充分收集来自矿山企业、政府以及矿区群众等不同群体的意见、建议,化解了15起矿区居民因矿区环境等问题对政府的不满和诉求,鼓励矿区居民在网上参与治理方案的确定、优化和反馈,同时参与治理过程的监督,治理效果的评价等工作,保证了矿区群众主体作用的发挥,实现了矿区和居民的良性互动。
搭建平台积极培育催生优秀项目成果
近年来,在校党委的关怀指导下,校团委围绕志愿服务项目化建设,积极搭建集项目展示、资源配置、组织交流和文化引领于一体的青年志愿服务综合平台,从2009年至今,连续举办9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志愿者风采大赛),挖掘并培育了电气学院青协的 “科技大篷车”、测绘学院的 “老人互联网+”、大学生力行服务社的“无偿献血宣传周”等志愿服务精品项目,扎实推进志愿服务的社会化、规范化、专业化,实现了志愿服务项目连续三届在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奖的优异成绩。
除了本次获奖的 《新时代矿区生态综合治理志愿服务项目》外,2015年在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我校参赛项目《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效果研究——基于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获奖项目的调查》荣获金奖。2017年,在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由我校电气学院团委指导,电气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具体实施的志愿服务项目《绿色环保行,青春扶贫梦》荣获全国铜奖。
在每一个志愿服务项目开展过程中,学校广大志愿者们热情洋溢,用青春挥洒汗水将爱心传递,用温情去温暖那些有需要的人。今后,学校将致力于搭建更加广阔的志愿服务平台,为青年学子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争做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动员引领广大师生特别是青年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