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沧桑 初心不改 80岁老人终圆入党梦


  从青年到老年,从锅炉工人到木匠师傅,魂牵梦绕的党员梦,伴着我校退休职工许新乐度过了几十年。6月4日,他终于如愿以偿地站在红艳艳的党旗前,高举右拳,宣读誓言。
  能入党是我人生最大的光荣今年80岁高龄的许新乐,生于1938年,是土生土长的焦作人,曾在我校后勤处动力科工作,1999年9月退休。
  20年前,许新乐颤颤巍巍、一笔一划地认真写了生平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但没有如愿。多年来,许新乐又陆续写了几次入党申请书,但由于受发展党员名额限制等原因未能如愿。
  “但我入党的决心不改,始终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15年年底,我再次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许新乐坚定地说。
  “没能加入党组织,我始终感到是一种遗憾。”退休后的许新乐一直惦记着入党的事,不仅平时坚持学习党的知识,而且在行动上始终向党组织靠拢。在已是中共党员的儿子许小威的影响下,老人想入党的信念日益坚定,入党成为老人心中深藏的梦。
  有人问许新乐,这么大年龄了,还忙着入党干啥?“能入党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光荣。”许新乐说。几十年来,老人一直坚持看新闻、读党报,他看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昌盛,人民幸福,他对党的信心更足,对党的向往也与日俱增。党员就要做党员该做的事“我想在有生之年,尽自己所能,为党、为国家、为老百姓多做点事。”采访中,许新乐微笑着说。
  在邻居的眼里,许新乐一直都是个“热心肠”,哪里需要他就会出现在哪里。帮助人的事儿、苦事儿累事儿,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小区的公共长椅经年失修,他拎起“家伙什儿”修了一上午;邻居家的凳子腿儿断了请他帮忙,他二话不说弯下腰就干活儿;自己辛苦培育的无花果树,看到街坊喜欢,拱手相送;看见谁家养花花草草时,都会主动帮忙浇水施肥;看见小区地上有垃圾时,就会走上去捡起来;社区举办活动、知识宣讲时,老人总是忙前忙后的搬凳子、擦桌子、倒水,活动结束后,老人会主动留下来清洁卫生,并义务维修破损的凳子;最近,小区里兴起了“垂钓乐”,擅长垂钓的他又自愿当起了“辅导员”……“在家里,父亲不许我们‘吐槽’别人,看到我们身上的坏习惯就严厉批评。”许小威说,父亲虽是家里唯一不是党员的成员,却始终用党员的品行感染着大家,教育孩子们 “党员就要做党员该做的事”“要传播正能量,多做好事”。
  这么庄重的时刻,坐下可不中6月4日下午,一场特殊的入党宣誓仪式在我校北校区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会议室举行。当80岁的许新乐穿着干净的白衬衫,松开拐杖站在党旗前宣誓时,数次几乎支撑不住身体。一旁的人劝他把椅子放到中间坐下说。“这是多么庄重的时刻,坐下可不中!”他态度坚定。他左手持着拐杖,立正姿势,举起右拳,在党组织负责人的带领下,铿将有力、一字一句地庄重宣誓。
  “许新乐同志,祝贺你加入党组织啊!”离退处党委书记王立东握着老人的双手,高兴地说道。“我今天心情抑制不住的激动,加入共产党是我生命中的一件大事。从今以后我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子啦!”许新乐激动地说道,脸上显现着藏不住的喜悦。
  “加入共产党是我一生梦寐的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的是人民之路、强国之路、幸福之路。我会保持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加快行动起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每句话、每个行动都要符合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许新乐发表感言时说道,“虽然我人老了,腿脚不方便。但是我的嘴依然能动,思想不会停止,我要向大家宣传并带动大家意识到共产党作为正确政党的重要性,做好人民的宣传员、服务员。”
  “许新乐同志虽然退休了,但人老心不老,他思想进步,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终于成为我们这个先进组织中的光荣一员。这是他人生旅途中重要的转折点,希望他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名合格的党员。”离退处小西院党支部书记班全友对新党员许新乐提出新希望。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已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所承载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是传承千年的东方智慧。信息全球化的大浪潮正在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面临着诸多洋节的挑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认识到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传统节日的魅力在于它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端午节是我国民族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屈原的以死明志,给世人留下的是壮烈的爱国情怀,伟大的民族精神。除端午节外,我们还有许多其它具有深刻意义的传统节日,春节是欢快的节日,阖家欢乐、普天同庆;清明节是严肃的节日,祭奠祖先、缅怀先人;中秋节则被看做是大团圆的象征,是漂泊在外的人对家乡无限的思念。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以及价值取向,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上长期孕育的结果。我们应当领悟传统节日内涵,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增强当代青年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充分彰显传统节日的无穷魅力。
  对待“洋节”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比如西方节日中的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我们不能因为追求好奇与狂欢而放松对文化侵蚀的思想警惕;而对于母亲节、父亲节,我们可以借其让中华民族“孝”的美德进一步发扬光大。我们要汲取“洋节”中的优秀部分,丰富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传统文化更加健康地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再拓新,再丰富。二十一世纪,有的传统节日的外在形式已不适应我国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所以在保留中国传统节日内在精髓的基础上,我们要不断创新。有选择地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为新时代所用,让新时代赋予传统节日新面貌,凸显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真正做到中华文化的再复兴。
  以悠久的习俗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精神烘托的不仅是节日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守护好文化净土,让民族精神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