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宁:初心不忘 梦想在追求中熠熠闪光


孙玉宁教授近照

孙玉宁教授同研究生在一起

教育是不断相遇和分离。龙应台在《目送》中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他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老师和学生,我们和他们,也是不断相遇,不断分离。

21世纪,科技狂飙突进,光怪陆离,我们早已来到机器人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当人机互动成为主流,当一切都变得简易,当一切都变得可替代,我们怀揣着当初的梦想,揣着一颗滚烫的心,静静地站在校园里。世界,还需要老师吗?这些年轻的心灵,还需要我们吗?

不用犹疑,这些年轻的目光充满了渴望,充满了期待。老师,永远是他们前行的引路人!今天,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引路人。

多年来,他把梦想播种在教书育人与科研创新的沃土之上,不知疲倦、孜孜以求,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优秀专家、省级文明教师、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他,就是能源学院的孙玉宁教授。

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把投身教育事业作为生命升华的最佳支点。这讲台,他一站就是30多年。杨柳枯了又绿,桃花开了又谢,燕子去了又回,学生来了又走了,他还坚守着这片乐土,守着我们的精神家园。

无数的学生说,孙老师很帅啊,不仅因为他的高颜值,更是因为他在讲台上的那份从容与睿智;学生也常说,孙老师好笨噢,为了指导学生,他常常忘记吃饭的时间,忘记接孩子的时间,甚至过家门而不入。

作为一名教师,他认真负责,关爱学生,言传身教,真正做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科研靠的是精神、兴趣和坚守。”孙玉宁说。在实现科研梦想的道路上,他披荆斩棘,战胜了无数挫折与困难。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数据,他曾肩扛30公斤的实验模具步行数十公里;为了实现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他多次常驻矿上,下井跟班观察,与工人一起劳动。山路崎岖,阻挡不了他前行的步伐;大雨滂沱,浇不熄他追求真理的火种。

机会总是眷顾善于思考的人。1999年到2004年,孙玉宁一直专注于锚杆研制,经过一次次试验,他把目标材料锁定在铁粉上,然而,当他兴奋地拿起试验锚杆丢在地上时,锚杆却砰然断裂了。“这种根本不具有韧性的锚杆怎么能在井下使用呢?”孙玉宁想,结果又一次令人失望。

一天,煮饺子的时候,望着冒着蒸汽的锅,他想,加入铁粉后易断是不是因为内应力未得到释放造成的呢?随即,他把锚杆放入饺子锅中煮,谁知,这一煮竟然解决了困扰他一年多的难题。

“我希望能在3至5年内解决数百亿瓦斯放空问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减弱瓦斯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为国家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作出贡献。”谈到未来的科研打算,孙玉宁充满信心。

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向孙老师征求意见,向他索要几张照片。孙老师说,我没有你们认为的那么优秀,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而且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够好,我觉得很惭愧。我想,这就是一位教育者最朴实的初心吧。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世间事,坚持一阵子易,坚守一辈子难。惟其艰难,更显勇毅。追梦路上,每个人的梦想可能千差万别,但都需要遵循一条共同的宣言,那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