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精神 流“芳”千古

“快走,有车……”她推开学生,奋不顾身迎向奔驰而来的失控车辆,只留下这样一句话。六月的晴空下,李芳老师的爱温暖了每个孩子。是什么,让她不惧死亡挺身而出?是什么,让她心甘情愿奉献一切?是什么,让她呕心沥血护花成长?——是身为人民教师的责任与仁爱之心,让她坚定地迈出了那一步。

做李芳式好老师,爱岗敬业不忘初心。6年前,刚毕业的我来到河南理工大学成为一名辅导员,成为土木学院2012级328名学生口中的“冰姐”,从第一次召开主题班会、第一次与困难学生谈心谈话、第一次带队参加比赛……在与青年学生相处的日子里,我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承载着家族的未来,需要我们用心守护,默默栽培。大学是每个学生的新起点,引导他们形成正确三观、坚定理想信念、掌握专业知识、明确人生目标、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青年教师来讲,是一件多么重要且必要的事情。我体会到了:什么是使命。

从信阳市平桥区到董家河镇,30公里的路程连接着李芳老师的两个家。无论寒冬酷暑,从十几年前骑自行车到如今乘公交车,她不辞辛劳地奔波着,在乡村的希望小学里,她就是孩子们憧憬未来的希望。李芳老师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怀揣一颗仁爱之心,走完了短暂而灿烂的人生。作为高校教师,我虽不用像李芳老师一样劳碌奔波,工作环境也远胜于乡村小学,而年纪尚轻的我又怎能停止奋斗的脚步?

为家庭贫困的孩子买新棉衣,耐心辅导基础薄弱的孩子,常常和孩子们拉家常、谈心事,给寄宿学校的孩子们母亲般的爱与关怀。李芳老师用实际行动提醒我,让我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与优秀的人民教师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她将是永远活在我心中,时刻激励着我前进的楷模。

做李芳式好老师,无私奉献砥砺前行。熬夜加班坚持完成工作,放弃休息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我曾认为我在工作上付出已经足够了。但李芳老师坚守在条件艰苦的乡村小学数十年,从黄龙寺小学到谢畈小学、乡中心小学,再到绿之风希望小学,因学校撤并等原因,她虽然兜兜转转,但从教29年来,始终没有离开过董家河镇,没有离开过乡村小学的讲台。我能想象到周周奔波于家和学校的劳累,能想象到炎炎夏日小瓦房里汗水滴淌,也能想象到严寒低温下窗户上结出朵朵冰花——这就是李芳,一个在报考定向志愿保证书上,写下 “我志愿报考信阳师范学校,毕业后愿意到边、偏、远、穷山区任教,一定服从分配!”甘愿扎根乡村,燃烧自我的老师。我想,我还不曾达到她如此高尚的境界。了解李芳老师的故事,让我心生愧感——远远不够,我做的还远远不够,我要学习的也还有很多,奉献生命不是每个老师的义务,但我会努力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在思想和精神上向李芳老师高度看齐,在无私奉献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做李芳式好老师,潜心育人牢记使命。我们做一件事总是会希望有所成就有所收获,但一个真正热爱自己事业的人除了坚持便别无他求。从教29年,始终坚守在乡村教学工作一线,李芳早已达到了转任城市小学的标准,身边的亲朋好友也都多次劝说她,但她总是这样回答,“这里老师本来就少,我走了,谁带孩子?城里不缺好老师,这里缺,我不能走。”哪里需要她,她就在哪里,艰苦的工作环境也不会使她育人的责任心湮没。

潜心育人,风雨兼程。是李芳老师留给我最珍贵的教诲。参加工作后,李芳老师一共获得过22项荣誉,获奖时间大多都在2000年以前。近几年,学校推荐她评高级职称、想给她各种荣誉称号,但都被她婉拒了。她说:“农村教育需要年轻人,他们比我更需要这些激励。我不着急,等下次再说吧。”用心育人,不求名利,这才是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应永生恪守的诺言。

中国青年报在《李芳:用生命完成的“最后一课”》一文中这样写道:榜样的标准或许没有那么高不可攀,见贤思齐,审视自己的内心,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从榜样身上汲取前行的力量。她是繁星,尽管与我们相隔万里,但正在夜空中熠熠闪耀,无数的人民教师将会在她的指引下继续她未竟的事业。身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也一直在思考,要如何做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正是李芳老师为我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我会一直追随她的脚步,用满腔热忱和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的信念,用辛勤耕耘兑现为人师表的承诺。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