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兰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践行者、好老师
摘要:近日,我校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兰伟老师先进事迹入选科技部主编的《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科技扶贫100个典型案例》,我省仅有3位专家学者入选,这标致着我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科技帮扶农业的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披星戴月,无数个周末他都往返于学校与试验田之间;躬体力行,他奔波在一个又一个大棚里,查看草莓的生长情况;倾囊相授,他将多年来的工作及学习经验,传授给每一个努力学习的学生。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兰伟老师,他不仅仅是我校生物食品与工程学院的一名老师、安徽科技学院硕士生导师、安徽省首批“双师型”教师,还是科技部“三区”科技特派员、安徽省农业科技专家大院首席专家、阜阳市特色高效农业技术推广首席专家等。在颍淮这片土地上,他,不仅仅教书育人,还为了帮扶农民科学种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40多岁的他,两鬓过早地爬上了白发。因工作业绩突出,他先后被授予安徽省“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2015年安徽省教育年度人物提名奖、阜阳师范学院“感动校园十大人物”、阜阳师范学院“师院好人”、阜阳好人、阜阳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躬身土地,践行科学
作为一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农业科技人员,兰伟老师多年来始终奔波在农村基层,在教学的课余时间,义务指导阜阳市的农业企业发展生产,深入颍泉区闻集镇草莓种植户之间进行帮扶。兰伟老师的手机始终全天候开机,只要相关农户、企业有问题,总能够第一时间找到他,一年有300天都奔波在实验室和田间地头,遇到农户的草莓生长有问题的时候,他更是忙碌。对此,他却说:“因为多年来义务帮扶农民朋友解决问题,所以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都愿意来找我,当然也就相对比较忙一些,就比如说前段时间有位农民朋友来找我,说草莓的种苗出现了问题,除了去现场查看种苗的问题并解决之外,每周我都要亲自去查看种苗的生长情况,虽然忙了一点,但是后来农民朋友的草莓生长的情况很好,销量也不错,我就很开心了。”
为了延长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兰伟老师指导阜阳市鸿福农业科技公司完成了草莓酒生产线的投产,帮扶草莓酒生产线的投产,企业初投产生产草莓酒80吨,解决了本乡镇农民近200吨草莓的销售问题。
青藜学士,笃学不倦
在实践中,兰伟老师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还积极组织团队人员及企业负责人外出考察学习,先后赴江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肥长丰草莓酒厂等高校及先行企业,为企业草莓酒市场地位、包装设计及未来发展明确发展方向,为企业制定了《阜阳市鸿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草莓酒系列产品生产及包装项目实施报告》,为企业发展做出了详细规划。
兰伟老师带领的阜阳市第二批产业创新团队科技帮扶阜阳市殿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颍泉区火营果蔬专业合作社等企业,构建了草莓脱毒种苗快繁技术体系、创新了高架育苗创新技术体系、建立了“科研单位+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的三级良种繁育技术推广体系,形成了草莓“早、密、简”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作为科技帮扶农民的科技人员,兰伟老师的先进事迹,被科技部编写进《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科技扶贫100个典型案例》,此书选取了100余个“成果转化实、带动面广、精准性好、造血功能强”的典型案例,意在充分发挥科技扶贫工作典型案例的示范、辐射和引导作用,安徽省仅有三位专家有幸入选。近日,兰伟老师的事迹又入选了科技部编写的另一部书籍《凝聚创新精神,汇聚创业人才》,这不仅仅是对兰伟老师多年来的辛苦付出的肯定,也是对阜阳师范学院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认可!
近日由兰伟老师组织的花卉团队获批省委组织部“115”产业创新团队,这是我校第一个荣获此荣誉的团队,当记者采访他的时候,兰伟老师却说:有学校,才我的进步,是学校这个平台给了我成长和发展的机会,自己服务社会的同时,为学校赢得荣誉和社会的认可才是我最大的价值!
诲人不倦,良师益友
他将自己的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在与农户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将自己的知识集成了许多真实的案例,在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所学知识。除了自己所教授的学生之外,兰伟老师还积极举办一些专业讲座,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学生。如,“西湖讲坛”第2期兰伟老师的讲座题目为“草莓,让生活更甜美”,从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草莓,即如何健康地吃草莓,如何种草莓,如何种好草莓,如何
“踏雪寻莓”等内容。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兰伟老师还不忘带上自己的学生,给予他们锻炼及成长的机会。以兰伟老师为首,由阜阳市农科院马宗新副研究员、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生化工程系张源博士等组成的科研团队与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学生一起申报并获得授权专利4项:“一种简易半坡半弧式双用型果蔬大棚”、“一种可调节草莓立体栽培架”、“一种大棚内使用的草莓生产操作车”、“一种组培苗试管外生根的炼苗器”。他指导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完成了毕业论文,且完成的成果“黑果草莓果酒的酿制工艺”等申报了发明专利。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兰伟老师用自己的行动生动的诠释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他既是我们好老师,更是农户的好朋友。在泥土中,他的付出与汗水凝结出了耀眼的果实,在生活中,他的事迹更是值得我们学习,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兰伟老师!
(大学生通讯社 韦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