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话看齐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大千世界固然因差异而存在,但如果过于强调差异甚至不恰当地夸大差异,组织的整体性就会打折扣。从一个团队到一支军队再到一个政党,要实现的目标,不是“不齐”的所谓“物之情”,而应该是“群力谁能御,齐心石可穿”的境界。早在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就说:“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2015年底召开的“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提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有很强的看齐意识,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看齐是一个政党保持团结统一、实现集中领导,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的核心要件。看齐就是全党向党中央看齐,看齐就是号召全国人民向中国共产党看齐。
讲看齐本质是思想齐。“凡救其末,不如正其本。”思想是本,行动是形,本正则形立。要让行动看齐,思想必先入列,思想统一才能步调一致。增强看齐意识,最核心的动力在于内心认同,因而看齐必须由内而外毫不迟疑。看齐应坚守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把锤炼党性作为终身课题,自觉接受党内政治生活锻炼,随时修正缺点错误,及时校正思想坐标。“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党员干部一定要从思想上政治上坚持自省、自警,时刻检查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有无认识到位、看齐意识是否坚定自觉,时刻把理想信念作为“主心骨”坚守于心,才能呵护坚守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
讲看齐核心是守规矩。对于一个国家,规矩是安全线,无法无天则国将不国,天下大乱;对于一个政党,规矩是生命线,没有规矩则不成其为政党,定将一事无成;对于一个党员,规矩是高压线,没有规矩就会随心所欲,坠入深渊。对自由的向往或多或少存在于每个人的心底,但它与纪律相辅相成,就如同飞鸟的两翼。因而看齐不是任意的,也非任性的,而是在严守规矩基础上的。讲看齐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忠诚度的重要检验,是铁的纪律、铁的要求。中央让做的事就去做,中央不让做的事就坚决不做;中央让什么时候去做的事就什么时候去做,不能超前更不能滞后,这就是规矩的底线,向党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必须守住这条底线。
讲看齐前提是先学习。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而要做到理论上清醒,前提又在于学习。新时期,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三大变化,共产党人如何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要有“本领恐慌”的忧患意识。只有全面系统学习好,领会基本观点、把握内在联系、掌握核心要义,才会心明眼亮、思想纯澈,才能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去掉摇摆性、增强坚定性,真正实现看齐。要始终把加强学习作为政治责任、精神追求、思想境界,努力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学以创新。当前的先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同志系列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注重用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深刻把握鲜明立场,准确理解基本观点,才能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讲看齐表现是勇担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党员干部要看齐,就必须要向党执政的核心理念看齐。要做到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必须先要做到为民担当。为民担当体现了对民族、人民和党负责的使命意识。我们讲看齐,就必须向党员干部所承载的历史使命看齐,对民族、人民和党负责。共产党人始终肩负着时代与历史的使命,因而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舍我其谁的态度、敢于担当的勇气、精于执行的能力,切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职责和使命。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向自己承载的使命看齐,时刻为民担当,做到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讲看齐关键是见行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看齐意识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行动上。看齐既要用“眼”,也要用“脚”,只有“脚”行动了,才能达到看齐的目的和要求。党员干部的看齐意识,是从思想、言论、表态到实际行动的言行一致的看齐,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的言行背离、言行不一致的看齐。不能口中喊看齐,行动中不看齐;会上部署讲看齐,会下落实不看齐。行动上看齐,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指导思想上与党中央看齐、政绩观上与党中央看齐,对有利于推进“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有利于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事,对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要大干特干、干成干好。对那些华而不实、好大喜功的事,坚决不干;对那些违规违纪、害党伤民的事,不仅不能干,更要坚决斗争。
看齐是原则,是“五位一体”的要求。齐则有序,齐则有力,齐则有效,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看齐,领导干部要带头示范、作出表率、走在前列,真正赶上趟、对准标、聚好焦,主动把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行动上。看齐,更是对党员的终身要求,更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