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交坠江:后真相时代的情感爆发

  10月28日,在重庆万州公交车上,一乘客与驾驶员发生互殴行为,导致车辆失控,与对面正常行驶小轿车相撞后坠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失事视频公开之前,便有新闻报道公交车坠江由于轿车逆行与其相撞,轿车司机系一中年女子。消息一出,网友们的矛头便指向了女司机。“女司机真可怕。”人们带着对女性司机的固有偏见,在网上口诛笔伐。


  仅仅一天之隔,事件就发生翻转,据警方通报和车内监控视频显示,事故原因是乘客与司机发生激烈互殴导致公交失控坠江。于是,网友又跳出来说:“我当初就怀疑会不会有人干扰司机。”女司机的丈夫委屈的说:“我理解那些网友,但不接受造谣。”这些事后诸葛亮的人和前面声讨女司机的网友一样,发表着一些于事件无关紧要的言论,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获得未卜先知的优越感,事实上反倒暴露了他们的愚昧。


  然而真相水落石出、争议平息,对此事件的话题讨论热度却久久没有“退烧”,众多网友又另辟蹊径把矛头指向车内其他13名乘客,给他们扣上一个“冷漠看客”的帽子。同时将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微电影《车四十四》类比到此次公交坠江事件,对社会和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得出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结论。然而,对比《车四十四》和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件,不难发现两者的情况完全不同。《车四十四》讲述的是漂亮的女司机被歹徒挟持,而车上的乘客无动于衷,只有一个年轻人出来制止,歹徒得逞后女司机呵斥年轻人多此一举,并把他赶下车,其实是用极端的方法报答他的善意,因为她已经决定带着一车冷漠的看客冲下悬崖。讽刺的情节仿佛一颗插在人心上的刺,刺痛着大众的神经,用这部”大快人心“的电影类比这个具体事件,无疑会进一步激发群体的戾气和潜在的暴力。


  所谓的“旁观者理论”其实是对事而言的。公交车失控坠江,整个过程不超过两秒,即便当乘客们意识过来也为时已晚。所以不能以车内监控视频所显示的“司机与乘客发生争执时没有人制止”,就给一车乘客定性为“旁观者”,也不能以一段不完整的视频来批判人性的冷漠,给一车包括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天真烂漫的孩子在内的乘客扣上“看客”的帽子。


  言论自由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但这项权利并不是审判社会的工具。不明真相肆意发表言论、以偏见代替理性分析等行为,只会让网络世界的规则难循。全媒派曾这样分析后真相时代:“信息的碎片化与语境的缺失,使得一击即中的情绪观点胜过了需要自己去反复核查、拼接、全面思考的事实。”此次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件,不仅反映出了公众和相关管理者对公共交通安全隐患的关注缺失,更反映出后真相时代,观点与情感的爆发和事实的稀缺。网友重点跑偏是一个时代的浮躁,而如何营造更加冷静的信息环境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