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师生冲突 不能一直“摸着石头过河”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安徽亳州市黉学英才中学一名七年级学生因迟到被老师用扫把殴打,导致该学生背部、头部多处淤青。目前,亳州市公安局就此通报称,涉事老师被行政拘留13日。
  “安徽亳州一学生迟到两分钟遭老师殴打,打断四把扫把!”作为网络时代的新闻标题,足够刺激,足够抓人,但是,当你意识到,这种冲突发生在中学师生身上时,恐怕所有的“刺激感”都会消失殆尽,所有的“好奇感”都会一扫而空,因为这样的镜头不是在拍电影,而是在教育的名义下进行的“张扬”,不仅学生身体和心灵都受到了伤害,而且老师在付出“师道尊严”代价的同时,也受到了法律的惩处———“被行政拘留13日”。
  这是教育领域应该出现的吗?哪怕我们再强调“管你是为你好”“教不严,师之惰”,恐怕都无法消除公众心中的大问号!
  关于教育领域的暴力,批评讨伐的声音很多,笔者决不赞成那种把暴力简单当等同于惩戒的逻辑,因为那是在为暴力辩护,是在逃避教育的责任。陶行知先生指出,“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可以说,任何暴力都意味着教育者的失职与无能。无论是对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还是家长、社会来说,都应对教育暴力保持足够的警惕,任何的口子撕裂,都是在制造新的暴力冲突。
  在我们的教育语境中,充满了对暴力的迷恋,尽管这种迷恋有些时候显得“温情脉脉”,充满了“迷人的面孔”,但是,“教育不是万能的”说辞就是暴力肆虐的理由吗?这值得教育者反思之!如果不是“安徽亳州一学生迟到两分钟遭老师殴打,打断四把扫把!”对暴力的极端呈现,又有多少人会对学生受到的暴力投以关注的目光呢?
  “安徽亳州一学生迟到两分钟遭老师殴打,打断四把扫把!”之所以成为新闻,既与教育暴力相关,更与教育暴力发展到了国人难以接受的程度———这恐怕是更大的不幸所在。更何况,许多恶意伤害孩子且造成人身伤害的暴行,不仅有违师德,而且涉嫌违法、犯罪。任何一种暴力都会给儿童带来精神和肉体的双重伤害,这是肯定的。因为无论是哪种形式,都不外乎简单而粗暴的伤害,而这都会让教育对象感到难堪,导致被教育者自尊的彻底摧毁:丧失信心,丧失自尊,丧失对学校乃至生活的期望。
  要想真正救治教育领域的暴力冲突,不能一直强调“摸着石头过河”,不能永远高谈“现在的学生难教和教师的难当”。任何时代都有任何时代的问题,任何教育人都应直面时代的呼唤而不是留恋过往的做法,甚至幻想回到以前的教育模式之中。应明确,从表面上看,教育暴力现象反映的是教育方法、师生关系上存在的弊端,但实质上却反映了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师素质等深层次问题。教育是是一切幸福的根源,是开启世界的钥匙,而暴力与教育毫无关系。
  师生暴力若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教育就会失序,直至丧失本有的教育性和崇高性。学者韦伯说:-“教育是成年人对那些进入社会生活还没有准备的儿童所施加的影响,它的目的在于激起和发展儿童的许多生理、智力和道德状态,这些状态是儿童所处的整体政治社会和被注定所处独特的环境所要求的。”如果我们的教师传递给学生的是暴力是怨恨时,谁能指望得到一个和谐的社会呢?谁能拥有一个价值观高度共识的社会呢?
  救治师生冲突,不能一直“摸着石头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