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不止自强不息 正视自我勇敢筑梦

——记我校优秀毕业生、“脑瘫博士”张大奎

   人物名片:张大奎,我校2002级毕业生,先后当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首都市民学习之星”,并被推荐成为重点宣传的10名“首都学习之星”典型之一;2017年荣获全国“百姓学习之星”称号。目前,已博士毕业在中国残联下属的中国盲文图书馆工作。
他,从小被确诊为小脑瘫痪,身体运动机能严重受损。但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多年来不断挑战身心极限,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从只会在地上爬行到利用拐杖独立行走并且生活自理,其间所经历的种种艰辛见证了他对生命的挚爱。从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硕士一直读到了博士,尽管不容易,他不断超越自我,努力活出人生的真正意义。他的名字叫张大奎。 
  张大奎出生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幼儿时就体质较弱,一次高烧导致了小脑机能严重受损,运动平衡、肌肉协调等功能有较大障碍,俗称小脑瘫痪。医生告诉他,这样的病在医学上没有好的治疗方案,唯一的方法是通过自己的锻炼恢复部分身体机能,达到自理的状态。
  大奎6岁之前只会在地上爬行,根本无法独自站立。他的父母坚信专家的论断,一直鼓励他勤加练习。经过不懈的锻炼,九岁时大奎开始学会使用拐杖,十八岁左右,大奎学会了骑人力三轮车,终于实现了像别人一样行走并能生活自理的梦想。九岁时,父母希望大奎接受正规的教育,于是在多番协调努力后,将他送到附近的小学开始读书。虽然大奎比同龄的孩子晚几年才上小学,但通过他自己不懈的努力,在父母的接送和同学的帮助下,他还是像其他孩子一样接受了标准的基础学校教育。到了2002年,大奎坚持参加了高考,答完了所有的考卷。当年大奎参加高考时,绝大多数公办大学都不愿意接受残疾人,他的选择余地非常小。董事长胡大白得知张大奎的事迹后,第一时间同意接收大奎入校读书。
2002年9月,张大奎顺利来到了我校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科专业学习。
  来到我校报道时,学校为大奎学习、生活等方面开了绿灯,还专门为大奎宿舍的楼前修了轮椅通道,方便大奎每天出入宿舍。大学期间,学习时间相对宽松,学业也没有高中时那么重,但是大奎并没有像身边的其他同学一样放松学习,他每天坚持比其他人起得早,每天坚持早读,因为身体原因,身边的程勇等同学每天帮他打饭、打水,陪他上学、读书。大奎说,我身体残疾,但我必须要拿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这样才能不落后。大学期间,大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拿了奖学金,辅导员和授课老师对大奎印象很深。原辅导员说,每天进班最早的都是大奎,走的最晚的也是大奎。
  在黄河科技学院专科学习马上结束时,2006年,大奎又顺利通过专升本考试,被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录取。通过自身努力,2008年,大奎又考取了河南理工大学的研究生。读研期间他接触到了更多优秀的老师,并在他们的指导下接受了一些科研和工程方面的锻炼。这些经历让他更清楚地了解了自己,尤其是明白了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在研究生即将毕业时,大奎决定继续追求自己的学术梦想,考取博士研究生。经过笔试,面试,还有漫长的等待,他最终被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录取为2011级博士研究生。
  大奎创造了自己的生命奇迹,他用如此与众不同的方式令大家感动。2012年,大奎当选了当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2016年又被评为“首都市民学习之星”,并被推荐成为重点宣传的10名“首都学习之星”典型之一;2017年荣获全国“百姓学习之星”称号。大奎的事迹在校园传开后,他成了“名人”。大奎却说:“大家肯定我,我也得为社会做点事。”除了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帮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做点事成了大奎的业余生活。近几年来,他发表演讲数十场,激励和鼓舞了很多残障孩子和他们的家人。他也因此被哈佛大学法学院残障发展项目聘请为演讲嘉宾。
2018年,张大奎博士毕业了。毕业后,张大奎正式来到中国残联下属的中国盲文图书馆工作。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时不时飘来的阵阵书香,张大奎说,他很喜欢这里。说这句话时,张大奎的眼神平静坚毅,那是历经了风雨沉淀下来的淡然和超脱。
  “阳光开朗、谦卑友善、勤奋刻苦”是所有接触过大奎的人对他的一致评价。他的事迹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等媒体报道后,也正在感动和鼓励着越来越多的人。e校友办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