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子要努力“大器早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青年人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中国自古有“大器晚成”之说。《老子》四十一章有曰:“大器晚成。”指大的器物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加工才能做成,也比喻具有大才之人,其成必晚。古时受技术能力所限,造大器耗时费力,必然“晚成”,如今已进入科技时代,别说造钟鼎,就是造火箭、造飞船,也用不了太多时间。所以用“晚成”的概念造大器,现在已经不太确切了。再看人才的成长,大器晚成更非定律,古今中外很多实践证明只要条件具备,大器是可以早成的。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如果我们仍然沉溺于“大器晚成”,那么恐怕未等成才,就已经“被后浪拍在沙滩上”了。
  当今世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快”:社会发展快,生活节奏快,知识更新快。相应地,人才的成长也要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统计表明,1986年基金项目主持人中45岁以下者仅占12.2%,近几年这一比例已快速跃升到60%以上。许多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团队的年轻面孔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主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尤其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发挥创造力的最佳年龄大大前移。“大器早成”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必然的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厚望,他指出,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他要求广大青年,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要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许多人物作出重要贡献,都是在风华正茂、思维最为敏捷的青少年时期。
  西汉时的贾谊,去世时才33岁,毛泽东称赞他写的《治安策》堪称西汉第一雄文;白居易写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约16岁;王维写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时,年仅17岁;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千古名句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离世时仅27岁。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曾历数一系列成功的“年轻人”,他说自古以来,发明家多是“年轻人”。世界是属于青年人的,即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譬如积薪,后来居上。这是符合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发展规律的。
  在自然科学界,大器早成的杰出人物灿若群星。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38岁;牛顿和莱布尼兹发明微积分时,分别是22岁和28岁;达尔文参加环球航行时是22岁,后来他写出了举世闻名的《物种起源》;爱迪生发明留声机时29岁,发明电灯时3l岁;贝尔发明电话时29岁;居里夫人发现钍、钋、镭三元素的放射性时3l岁;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26岁,提出广义相对论时37岁;杨振宁、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时,分别是34岁、30岁;华罗庚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时,年仅20岁……打开历史的卷轴不难发现,“大器早成”的例子不胜枚举。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要想早成大器,就得早立大志。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后“出山”时才27岁。未“出山”前,诸葛亮本是“躬耕于南阳”的一介布衣,但志存高远:“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大器早成的人往往是大志早立。   
  当代青年是中国决胜“第一个百年目标”的生力军,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主力军,身负重要的特殊使命。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和后发优势,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型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各行各业输送高素质技术人才,“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青年学子任重而道远。
  “策马当趁春风,看花莫待明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有志气、有抱负的青年学子,要树立“早成大器”的志向,趁自己年轻的时候加倍努力,积累更多的知识,做出更大的成绩,创造更大的价值,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贡献力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