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宏:虚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





  门外是赭山葱茏,门内是墨香飘涌,并不宽敞的客厅中最显眼的是挤满藏书的大书柜和钉在墙上默招清风的泛黄竹扇。不经意间抬起头,会发现阳台上的白漆已经掉了大半,细碎的斑块宣告着岁月静好中时光的流逝。85 岁高龄的臧宏教授静静坐在棕绿色老式沙发的一角,微笑着讲述自己的往昔岁月。
  他是安徽师范大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是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得者,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三尺讲台耕耘,六十多年坚守。臧宏教授笔耕不辍、初心不变,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见证了一批又一批的“哲系青年”。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臧宏出生于江苏宿迁,普通话中夹杂些许江淮方言,但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仿佛能跨越时光看见臧宏先生手执书卷再次立于讲台之上为学生传道授业的模样。他退休后仍坚持耕耘讲坛 16 年,扎根一线执教 61 年,将毕生精力献给了高等师范教育事业。
  臧宏曾在学报上发表一篇论文叫做 《我的教学观》,这篇论文中凝练了他多年深厚质朴的教学经验。论文中他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其中他还提到:“作为一个教师,最要紧的,是要学会化理性为德行,想要达到不思而得、不勉而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锻炼和努力的。”而他本人正是如此约束自己。臧先生坚持每年写讲稿,让自己的思维得到及时的整理。其获得曾宪梓教师奖时,教务处发现他交去的讲稿有几百万字,需要两人才能抬动。“手写讲稿是一种思维的整理。在写的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去思考内容,解决疑惑。只有自己懂了,才能给学生 ‘传道、授业、解惑’。”臧宏如是说道。
  在教学中臧宏不仅是严师,也是学生们的益友。“作为一名教师,学生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先看看自身有没有差错,而不能一股脑全怪在学生身上。”臧洪教授上课虽然严格,但他是一个亦师亦友型的老师,和很多学生成了“忘年交”,不仅在学术上有深刻的交流,私底下也会用微信联系,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人才。
  他把写讲稿当做科研和教学的过程。他始终坚持“好教师光会教书不行,要学会传道”的信条。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奉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1992 年,臧教授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 年,荣获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他在学术与科研上都水到渠成地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
  研几之微,硕果累累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臧宏始终把教育的意义摆在首位,但他明白想要为人师,必定要不断地学习,吸收好的观点。臧宏先生在谈起学术研究中自己所秉持的信念时,用了“内外一诚”四个字。“‘内’ 强调自己要老实对待学问和工作,尽管小事都要放在心上;而 ‘外’ 强调的是诚实对待他人,这样别人就会对你有所包容。”
  这简简单单四个字,他不仅运用于教学中,也运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中。臧教授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34篇收录于 《中国哲学智慧问题研究》 一书中。他主编的 《中国哲学史教程》、《安徽文化史》 和 《中国传统文化论纲》 等书都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牵头编写的 《东方圣经的故事》,以故事化的形式讲述了孔子世家和孔子人生哲理,深受社会的广泛欢迎,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并很快被抢购一空。
  在臧教授主编和撰写的四部著作中,数国家统编教材 《中国哲学史教程》 影响最大,现已印刷23次,发行近17万册,在中国哲学史乃至整个哲学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哲学界的很多中青年学者都会尊称他为“老师”“泰斗”!臧宏教授的文章,篇篇都有新见,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具有永久生命力的。
  近两年,臧教授在修改 《说论语》和 《论语好注会评》 两书,约 120 万余字,加上 《老子解》 和 《金刚经解》,完成后,会有将近300万字。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他一生的“学术研究的结晶和归宿”,也是“上天赐给他的一件无价之宝”。“内外一诚”的坚守使臧宏在85岁高龄仍坚持坐在卷帙浩繁的书屋中研几之微,贡献自己一份坚定的力量。
  学无常师,以友辅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臧宏教授讲学的足迹遍布海内外,1981 年在杭州他关于“阳明学”的文章,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契先生评价道:“你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有重大突破。”2009年在西安,臧教授关于佛教的文章 《宗密心学的核心及其意义》,引起与会学者极大关注,并被多家网站转载,该文在新浪网上发表后,他收到了全国各地寄来的上十种佛教刊物,他们都称臧教授为“法师”,并要他为他们的杂志撰写稿件。当代中国心学家董子竹为此还赠送他一尊铜鼎,寓意“一言九鼎”。
  臧宏教授非常喜欢探索学问,注重学问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他不仅热衷于研究哲学,还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独到的见解。论语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大众理解一直都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而在他看来,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已经知道的东西叫知,不知道的东西叫不知,都知道的东西才叫 ‘知’”!如若细细品读,就会发现其中的别样风味。对 《论语》 哲学化地巧妙解读恰好符合臧宏先生在做学问时所强调的“回到原点,去追根溯源之后才能向前发展”的学术思想。
  对臧宏教授来说,退休以后的日常永远不会是散步遛弯,而是把自己放在书房,窗内纸笔书本为伴,窗外枝叶交替流转,学术研究的步步辗转才是最大的乐哉。一身潇潇君子骨,一份诚诚赤子心。先生的脸上已经是老人的姿态,但他的心中依旧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自己的教学、学术研究准则。虚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未来的路,臧宏先生始终有着坚定的方向。
  (文/刘宇红、陈丹、任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