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党员身份 丹心书写春秋
--追记仇学忠同志二三事
夏日校园菁菁,树木葳蕤,绿荫匝地,黄昏的小径上曾时常见到一位面容清癯、身材中等、书卷气浓厚的老人在悠闲散步,不时和路过的熟人点头致意。他一辈子献身交通事业,走遍江淮大地山山水水;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如灯塔为莘莘学子指引方向;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言传身教培育良好家风;他牢记宗旨,不忘初心,直到生命尽头,仍坚持履行一名老共产党员的义务,"将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作为党费上缴党组织"、"遗体捐献给红十字会作医学研究"。他就是退休教师、原安徽交通学校副校长仇学忠同志。
他勤奋工作,脚踏实地,是交通事业的无私奉献人。仇学忠同志1934年出生在上海,学校毕业后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满怀报国热情,忘我地投入到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中去,跟随老一辈交通人足迹遍及华北、西南、华南地区的江河码头。1958年9月,他服从组织安排,来到当时航道技术尚属空白的安徽工作,带领一帮同事,扛着测量仪器,深入荒山野岭、航埠码头。白天,"晴天烈日一身汗,雨天泥地印两行";夜晚,就着昏暗的油灯计算、画图,细心整理内业。二十年里,栉风沐雨,风餐露宿,足迹踏遍江淮大地,实地测量了当时我省每一条通航河道,留下了宝贵的内河航道资料。1975年,仇学忠同志兼任泾县陈村水库升船机项目统筹负责人期间,克服文革期间生产设备落后、野外生活艰苦等困难,多方协调,统筹安排,默默忍受思念亲人之苦,连续9个多月驻守在施工现场,和参加修建升船机工程的民工们一起吃住,竹片当床板,稻草当褥子同甘共苦。为确保工程质量,他亲力亲为,和民工一起挖土、浇灌……细心琢磨施工工艺,充分利用有限的工程材料,节约建设资金。目前,升船机工程仍然屹立在美丽的青山绿水间造福于当地老百姓。
他克己奉公,襟怀坦白,是师生员工的知心人。1979年,仇学忠同志到安徽交通学校任测量专业教师。他从事航道港口勘测工作多年,熟悉港口、码头测量的全过程和各项技术,具有丰富的测量经验,讲课深入浅出、重点突出、生动有趣,教学效果非常好,深受学生喜爱。仇学忠同志担任副校长后,认真负责,始终怀着为教学一线教师服务的理念,努力克服当时办学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用捉襟见肘的有限经费为当时办公条件极差的教师每人置办一套办公桌椅和书柜,尽力为老师们创造一个安静舒心的学习办公环境。他爱护学生,关心学生。至今还有同事记得,改革开放刚开始的80年代初,学校为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产教融合,常安排学生到野外生产一线实习实训。少数司机顺路从山里带点山货回来卖钱,补贴家用。仇学忠同志得知后,每次学生出去实习,他都要对司机千叮咛万嘱咐:学生安全为第一,客货混装容易出事故,坚决不允许带货。虽然当时得罪了一些人,但事后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将别人的冷暖记在心上。当时市场液化气供应非常紧缺,他多方奔走,找有关单位帮忙,积极解决全校教职工的生活用气问题;文革后的第一次高级职称评审,按照条件他完全符合,考虑到调动其他教师的工作热情,主动放弃了评审机会;后来,为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学校盖了几栋家属楼,为了照顾更困难的教师,他多次延后入住学校分配的楼房,一家人较长时间与其他家庭合住在一个套间里。
他淡泊名利,言传身教,是优秀家风培育人。仇学忠同志厚道做人,诗书传家,非常重视家风教育,要求子女做人做事戒"浮",力除浮躁心理;戒"糊",力除敷衍行为;戒"滑",力除滑头为人,要与人为善,知恩图报。1967年,他的养母瘫痪在床,虽然自己家里生活也很困难,但他还是把养母接到身边,节衣缩食,悉心照顾,侍奉无微不至,给孩子和邻居们留下深刻印象。他离开工作岗位后,坚持阅读,爱好学习中国传统书画,其作品以花鸟为主,尤以梅兰竹擅长,画风古朴严谨,形象细腻生动,深受老同志喜爱。两个孩子学成毕业时,都被送到部队的大熔炉锻炼。1997年大儿子转业,按照军转政策可以到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上班,他向孩子解释说:交通系统熟人多,高管局不少领导是他的学生,如果到高管局工作难免会受到照顾,大儿子后来去了烟草学院工作。小儿子转业安置时,也没有让他回到交通系统,而是安置到合肥市地方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兄弟俩对父亲有了更多的认识,从理解到崇敬,从崇敬到感悟:"这是父亲留给我们的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兄弟俩深受影响,在工作、生活中历来都是埋头做事,低调做人。现在,孩子们的家庭将优秀的家风一丝不苟地延承下来。
他老有所为,不忘本色,是党员模范践行人。岁月变迁,时光流转,仇学忠同志在历次政治风暴中,总是坚持操守,坚定信仰,谨慎用权,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投机钻营,无论顺境逆境,始终牢记自己党员的身份。"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句话就是对老共产党员仇学忠的最好写照。他完全做到了"退休不退色、离岗不离党"。平时注重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熟悉国内外形势,积极关心支持学院建设发展,在参加学院每年召开的教代会时,他都仔细阅读报告,了解学院的发展状况,积极为学院建言献策,并在离退休老同志中积极宣传学院的方针政策。学院在调资、绩效工资改革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上,敏感度高,老同志们广泛关注。仇学忠同志做到及时掌握政策,利用自身知识优势和威望,不断纾解老同志的疑惑,帮助老干部党支部开展工作。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仇学忠同志寝食不安,第二天一早,他就到老干部党支部了解援助情况,带头捐助了500元"特殊党费",希望灾区人民战胜灾害,重建家园。2012年,他和老伴说服家人,老夫妻俩都与安徽省红十字会签订协议,将遗体捐献出去做医学研究,造福社会。前段时间,当查出患有脑部胶质瘤时,他和孩子们协商后,请学院老干部党支部的同志见证立下遗嘱:将最后一个月退休工资作为党费上缴党组织,尽一名老共产党员最后的义务;遗体捐献;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仇学忠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真正含义,让党徽更加熠熠生辉。他的身上,闪耀着一个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的高风亮节。霞披夕阳情无限,霜染秋枫叶已红。斯人已去,但他的事迹将永远温暖着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