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 文明的照妖镜



最近,共享单车悄悄的在人们的生活中火了起来。这种摒弃了以往传统的有桩借还车模式,用手机APP即可扫码解锁,允许用户将单车随意放在路边任何有政府画线的停放区域的新模式,符合公民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日更是在各大朋友圈、微博、微信平台上开启了“刷屏模式”。

截止2016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万,预计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年底将达到5000万用户规模。在共享单车市场日益繁荣的背后,有些人的做法却让共享单车“变了味”。

60岁的张师傅是一名修车技师,目前从事共享单车的维修工作。他表示,每天9点到岗,要一直忙到晚上6点才能下班,,他个人每天基本运送3次,平均每次12辆,据了解,像他这样的工人还有近20位,每天日均送修近600辆。轮胎被扎破、二维码被涂抹、私换锁具、公车私用是最常见的情况。张师傅举例称,正常车胎被扎应该是车胎底部,但是被送来维修的车辆基本都是侧面被扎,看起来像是用锥子等锐器人为破坏的。见到共享单车被肆意破坏,多为位运送车辆的工人表示惋惜,“这是为百姓提供便利的交通工具,正常使用不会坏成这样,大部分都是被恶意破坏的”。而消费者面对这种情况也表示“心累”“很受伤”。

共享单车为何这样遭人“惦记”?从这其中反映出来的东西也令国人深思。随着共享单车的风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租车、摩的行业的生意,这也为共享单车招来了“杀身之祸”,有人亲眼看见摩的司机将单车抬起再猛地砸向地面,还有一些人将二维码涂抹,给单车上私锁,将共享单车占为己有,非法停靠、违章违规、占道逆行的行为也是屡见不鲜。共享单车就像一面镜子,一下子照出来许多“妖魔鬼怪”。

众所周知,共享经济的理念是共同使用但并不共同占有,从而极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共享经济的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资源的真正共享,因此,作为一个消费者,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就应该在心中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观与道德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忌让私心蒙蔽了双眼,从而让资源真正的流动起来。

社会公民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时候就需要共享单车行业的规范。比如相对于上了私锁的“小黄车”,拥有定位功能与智能锁的摩拜单车就幸运的多,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共享单车可以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获取单车的实时使用情况,同时,共享平台也可以设立监督机制与有奖举报机制,从而来减少恶意破坏共享单车的情况。

同时,政府也应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加监管,规范管理共享单车,协调相关部门施划更多停车位,协调环卫工人与志愿者规范停车秩序,促进各行业之间进行良性竞争,以此来减少共享单车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