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风雨兼程,今日“燕”途高歌

记我校05级英语专业校友王小燕

【编者按】王小燕,女,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5级英语专业学生,2008年7月于我校专科毕业同时取得国家自学考试本科学历。2009年9月考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专业硕士研究生,于2011年7月毕业并获法学硕士学位;2015年9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于2018年6月毕业并获法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国共产党铁道党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工作

2017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迎来80年华诞,作为一名人大博士生的王小燕,能够见证这样的时刻倍感荣幸。回首往昔,十年磨一剑,当一切渐行渐远之时,一切又恍如昨日,王小燕一路艰辛走来,终换来今日华丽转身。

俱往昔,流水东逝

邃星空,吾之梦萦

2005年,王小燕高考失利了。当时的她很想复读一年,而研究生毕业不久的姑父却告诉她:“高三并不是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转折点,人生还有很多机会,虽然目前不能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但是只要有理想肯付出努力,照样可以通过考硕士和博士进入更高学府。”而王小燕就是这样走进了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走进她梦想开始的地方。

初入大学,总会给人一种加速快跑过后轻松而又窒息的感觉,肢体无处伸展,灵魂无处安放。最早给王小燕混沌的大学生活带来阳光和清风的,不是内心的目标,而是她的思政课老师。在第一堂课时,老师的一句话深深地触碰到了她的灵魂深处:“重要的不是你现在在哪里,而是你将要去往哪里”。正是这句话让她开始从迷茫和无所事事中,开始冷静下来认真思考:我要去往哪里,我要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也是从那节课开始,王小燕逐渐树立起来以后也要成为那样给自己激励的思政课老师的目标,给自己的学生带去希望和鼓励。

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对于一个专科生要想成为一名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就必须在专科毕业两年以后以同等学力的资格报考研究生或者在专科毕业的时候同时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再考研究生,进而考博。当把成为一名思政课老师作为人生中那颗启明星时,王小燕没有让时间白白消逝,也没有期望幸运的降临,她毅然选择了自学考试。

望前方,无非歧路

终有日,水滴石穿

既然选择了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为了能够在大学毕业的时候顺利拿到自学本科学历,从大一开始王小燕就非常严格地根据往年自学考试计划,规划了自学考试每年的考试科目以及每一次考试的科目,并且确保每一次考试都能够一次性全部通过。

有了行动纲领,接下来就重在落实。每天早上王小燕都是宿舍第一个起床的,起床后就拿着书到跑早操的地方晨读,一边学习一边等着出早操。为避开每日用餐高峰,她选择错峰吃饭用来学习。那时,除了每天上课,王小燕总是会出现在图书馆的自习室,从晨曦直到深夜,无论春夏与秋冬。

每一次的考试,王小燕都会报3个以上科目,并且在每一次考试之前的一个月做到只看书的目录就能知道每一章、每一节的考试点。在考试的最后两个星期,她能够做到每一天把所有的考试科目都能复习一遍。在这个过程中,她明白了学习的境界就是首先要把书看薄,然后要看厚,最后又要看薄。只有经历这样的一个辩证发展过程,才能够真正的掌握一本书,从量变走向质变,让水滴足以石穿。

苦心人,天不负。王小燕的付出终换来可喜的回报,在校一年半,即完成自考,完成自学考试行政管理学专业本科学历所有必修课程;进而在2008年7月毕业时,能够有资格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并于2009年9月顺利考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研究生。

如果说王小燕前面考本科和研究生比较顺利的话,那么考博真的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从2011年硕士毕业,到2015年考取,王小燕整整用了四年的时间。考本科和硕士的时候,只要吃透教材,熟练掌握教材的知识点就可以考出高的成绩,但博士考试更多的是考查考生在该领域的综合基础知识。恩格斯曾经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王小燕也是在一次一次的失败中,开始从学习教材,走向了阅读经典著作。在四年的考博生涯中,每一次博士考试回来,她都会把题目默写下来,然后对着经典著作的相关论述自己再整理一遍答案。慢慢地就对博士考试也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学会了自己给自己出题,通过一道题目把几本书的内容给串起来。

5年,她在报考北京大学的同时,也报了其他高校。除了北大,她的成绩在其他学校都是名列前茅。中国人民大学考第一,南开大学考第二,安徽大学考第一,最终她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成为了人民大学的博士生。

承孤独,肩扛责任

为理想,初心不改

如果问是什么支撑王小燕一路艰辛走来,矢志不渝,那么“责任”与“理想”则是对她奋勇向前最好的诠释。

在考博这4年里,王小燕时刻都在面对自己的年龄大和来自父母催婚的压力。那4年里,她就像一只候鸟一样,3、4月份飞去北京参加考试,5月份去面试,然后接着回来自己品尝失败的滋味。当她看着父母的年迈,想想自己每次的付出与收获,有时深深地怀疑自己,真的觉得没必要这样难为自己,怎么样不能活着呢,即使不考博也照样可以活着。

人其实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享受孤独和独处,只有在那个时刻才能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当一切都退场,无数次安静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王小燕真的找不到任何理由说服自己放弃自己的最初梦想。真正开始投入到学习中时,她心中更为充实和平静。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的进步和认识自我,放弃自我进步有什么资本去经历更丰富的世界?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自我的存在,要对家庭负责任,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王小燕不仅要承担对父母与家庭的责任,更要承担实现理想的责任。王小燕做到了,2018年6月顺利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铁道党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育工作。

王小燕是幸运的,她我实现了个人兴趣、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统一。在大学期间,她喜欢上了思政课,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她也从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思政课老师,实现了要继往圣之绝学,做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的理想升华与转变。

王小燕从开始到现在所做出的努力不仅是自己的兴趣,而且有益于家庭也有益于社会,这种精神力量持久也深沉,用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的话最能表达那就是:“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无声息的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

回首自己曾走过的路,王小燕心中有一丝感动,也有一丝后怕。既感动于自己矢志不渝的奋斗和努力,也真的很害怕当时的自己一时冲动放弃了奋斗和努力。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王小燕说:“感谢曾经努力的自己,同时,我也深刻地感觉到自己现在的渺小,与曾经的我相比,我无愧于时光和努力;与每一个努力向上生活的人相比,我还有愧于生命的厚赏。”

其实,人生有多种可能性,但是每一种可能性变成现实,都不是靠碌碌无为地虚度光阴来实现,更不是靠幻想。只要你的人生在奋斗的路上,而不是停滞和徘徊,你就不会感到孤单,因为在这条人生的奋斗之路上,有着千千万,为理想而执着的追梦人。

(本报记者 姜华 逯兴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