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优生导师制”结硕果
周伟家,电子工程学院2015级3+2专本连读学生,在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和全国学联主办的2018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凭借作品《智能喷绘机器人》在全国近300所职业院校369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比赛后就到山东师范大学物电学院读本科的他凭此荣誉迅速成为大红人。更让人欣喜的是,获得类似奖项对电子工程学院来说并不稀奇。就在今年5月,学院在第六届山东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得创意展示最佳表演奖、展示项目二等奖。为什么能诞生这么多好成绩?这与学院“技优生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密不可分。
“技优生导师制”赋能人才培养
“由于受高校扩招等影响,高职院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录取分数越来越低,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及综合素养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根据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兴趣爱好、技能水平等情况在2006年推行了‘技优生导师制’,即在学校班级教学的基础上,在课余时间为课堂“吃不饱”的学生配备技能导师,培养学生成长为真正的高端技能人才。周伟家的技能培养与锻炼,恰恰得益于‘技优生导师制’。”说起周伟家的技能成长之路,电子工程学院院长王平庆幸早在12年前就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一学生入校后,学院公布导师的专业及特长,由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导师也可通过课堂教学、技能大赛等途径选择自己喜爱的学生。双向选择之后,导师全面了解学生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通过做项目引领学生学习,开展基于学生专业兴趣的技能培养。”王平对“技优生导师制”运行模式作了介绍。为确保“技优生导师制”取得实效,电子工程学院在专项资金保障、师生评奖评优、实验室创建等方面都会给予大力支持。
12年“技优生导师制”的实施,顺利培养了12届技优生。顺利走向企业岗位的技优生有不少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在青岛海信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的王琨还获得了山东省国防机械电子工会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精湛的业务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副总经理康存勇高度评价:“我们公司不缺技术科研人员,缺的是把技术科研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的人。相比于本科以上学历的学生,职校生有着更高的职业素养,不但能快速胜任工作,而且对岗位怀有高度的敬畏之心和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非常强。”
随着运行机制的逐渐完善,“技优生导师制”由起初的仅仅面对技优生,扩展到面向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及格,让更多学生更优秀,不让任何一名学生荒废大学时光,这是“技优生导师制”的初衷。“‘技优生导师制’培养的成果不仅仅是少数技能突出的学生获得奖项,最大的效用是通过榜样激励带动整个班集体、学院的学风建设,在课堂学习与车间实训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浓厚学习氛围,这是难能可贵的。”看着学生们在校期间精神面貌的巨大改变,王平很是欣慰。
科技创新孵化职校生职业梦想
对于周伟家来说,三年前他还为高考发挥不理想而抱怨和不满,可在经历了三年的“技优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磨砺后,已成长为技能达人的他为进入职业院校学习而庆幸,他非常感激“技优生导师制”带给他的长足进步。回顾职业院校三年学习与生活,周伟家感触颇深:“不同的平台会提供不一样的发展机会,关键是我们能否在看似普通的平台中锻炼与提升自己。在学校,我有关心和指导我的技能水平高、敬业负责的老师,这里的实训条件满足了我的科技创新需求,我过得很充实,我总是能千方百计把我新奇的点子努力呈现出来。”
周伟家的《无线充电器》《交通划线机》等作品,荣获了学校团委举办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创效活动一等奖。在所有作品中,最让他引以为豪的是他在导师滕丽丽指导下设计的双面计时器。这款计时器成功应用到全国信息化大赛和山东省信息化大赛,通过了严格的考验。
周伟家始终相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获奖对周伟家来说是一个激励,也更加坚定了他未来从事幼儿机器人编程教育的职业梦想。“相比于本科同学,我专业理论与文化课学习成绩有很大劣势,但我最大的优势就是我的动手实践能力特别强,这要得益于我在学校三年的专业实训和科技创新活动。”周伟家对他即将开启的本科学习充满了自信,然而他明白,他的这份自信离不开三年的辛苦付出和学校为他提供的优秀实训条件。
在学校,一年一度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创新活动迄今已经举办了5年,创科中心成为学生们课余最喜爱去的地方,浓郁的创新氛围极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为了让同学们科技创新有平台,把创新创效激情转化为课余实实在在的行动,团委作为落实国家‘万众创新’方针政策的牵头部门,通过向学校申请专项资金、聘请指导专家与评委、组织学生参加国家与省级比赛、为作品申请专利等方式,为同学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支持。”学校团委负责人徐林哲说。
学校对学生的创意创新创业创效(“四创”)教育培养起步早,层级高,参与面广,成效显著。对于这项工作,学校党委书记王春光谈了他的观点:“教育要讲科学,讲实效,‘四创’教育也是如此。所有学生都去创业,都去当企业家是不可能的。我们对学生进行‘四创’教育,一定要理性。”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成长规律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规律,学校确立了‘四创’的‘黄金分割比例’:对所有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开放创客空间,进行‘四创’教育培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每年指导所有大一新生参加‘金点子’创意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意识和能力;每年选拔6%—10%的学生进行100-120项科技创新项目扶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双向选拔1%的学生进入创业学院,落实创业项目进行培育孵化。”
三年相伴汇聚浓浓师生情
学生在三年的大学时光里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技能。这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悠悠时光,沉淀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同时也在悄悄酿着一份份珍贵的师生情。对于学校老师来说,从开学第一天看见学生们青涩的笑脸,到与他们形成互相成长的导生关系,再到共同合作做出出色成绩,最终把他们送出校园,期间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去讲、太多的情感值得回忆。
“周伟家同学是一个爱钻研、能吃苦、有耐心、严肃认真且时刻充满创新热情的孩子。就像今年暑假,为了备战国赛,他克服酷暑只 身一人一暑假都在学校科创中心,日夜忙着写程序、组装参赛作品,吃住都在实验室,大赛获奖是天道酬勤在他身上最好的体现。”作为周伟家的导师,滕丽丽老师一提起周伟家总是赞不绝口,她由衷为周伟家取得的一系列成绩而自豪。回想三年前,当看到这个毛头小伙子以充满好奇的眼神盯着实训室设备时,滕丽丽老师就认为她选对了一个好苗子,下定决心把周伟家培养成掌握一技之长的人。当周伟家的一件件作品接连获奖时,滕丽丽老师说不出有多高兴了。
“参加完国赛,还没来得及回家,我就离开学校去山东师范大学报到了。最让我感动和自豪的是,与其他同学都是由父母送到学校不同,我是由滕丽丽老师开车带我去报到的。”周伟家非常感谢待他如自己孩子般的滕丽丽老师。他坦言,入大学之前,由于高考出现失误,内心对自己一直有些许抱怨,但当入学后接触到学校和蔼可亲的老师时,心态很快发生了转变,教师们的认真负责、无私付出,让他顿感自己来对了地方。导师不仅仅对学生的技能发展予以倾心指导,在生活上也是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他庆幸自己的选择,感激命运让他遇到这么多的好老师,过去所有的谆谆教诲都将成为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