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一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目实现了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的整体更新换代
刘伟韬介绍,我国是煤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害威胁严重的国家。课题组根据煤矿开采的重大需求,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前期专项等煤矿水害防治课题,采取理论创新、实验研究、预测评价与探测监测和综合治理的技术路线,形成了深部开采突水动力灾害预测与防治理论和关键技术体系。
项目组历经十多年艰苦攻关,建立了基于采动应力场转移的深部岩体结构形变演化底板突水致灾动力学模型,确定了高应力—强渗流复杂条件岩体断裂面滑剪与裂隙扩展突水尖点突变判据,揭示了采动岩体突水通道时空演化规律,提出了突水孕育过程灾变模式,揭示了水—岩—应力相互作用致灾机理。
该项目不仅在理论上有重大创新,而且首创了大比例数控机械动压模拟与三维柔性及半柔性加载相似材料实验装置,研制了双向加载底板流固耦合突水模拟实验系统及新型试验材料,揭示了高应力条件下断层滑剪、散面裂隙扩展等突水通道形成机制及灾变演化规律。首次提出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的变权脆弱性指数法,实现了评价预测信息化和可视化;首创了钻孔物探无线随钻超前探放水技术和配套解释软件,研发了含水地质异常体精细探测矿用本安型成套装备;研发了基于物联网的采动变形和突(透)水潜势同时在线面状监测预警技术和成套设备,同时研发了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的注浆加固方法、新型堵水材料与装备,实现了我国矿井水害防治技术整体更新换代。
据悉,该成果已在全国200多对矿井得到应用,近3年安全采出原煤3228.8万吨,新增销售额130.3亿元。研发的探(监)测及注浆堵水等仪器装备推广应用到国内外矿山和科研院所,经济社会效益巨大。
科研处处长程卫民表示,学校历来高度重视科研工作,近年来,抢抓“双一流”建设机遇,创新组织模式,完善奖励办法等评价考核机制,整合科技资源,鼓励创新,鼓励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营造了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2017年,学校科研项目与科研经费再创新高,科研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年科研立项702项,计划与合同经费2.97亿元,共申报各类科研奖励193项,获奖80项。